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音樂,為他們開啓了另一扇門(上)

音樂的多元性,默默承載著一項任重道遠的使命,音樂是一項深具潛力的治療工具。(123RF)
音樂的多元性,默默承載著一項任重道遠的使命,音樂是一項深具潛力的治療工具。(123RF)

文/筱林子
我們何其幸福,可以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裡。音樂的多元性,讓我們在不同的心境下,選聽不同的音樂。美妙的音樂,聽著聽著,不期然的,心情就飛揚起來。在我們恣意享受這份美好的當兒,殊不知它卻默默承載著一項任重道遠的使命。像復健科裡的復健器材一樣,音樂是一項深具潛力的治療工具。
音符。(Fotolia)音符。(Fotolia)

縱使經過無數學者多年來從不停歇的努力,音樂治療效果至今仍沒有一致性的定論。因此,真正把音樂療法用於臨床上,仍難逃一個個坎坷歷程。儘管如此,音樂潛在特性對於人體所發揮的強大力量,卻不容抹煞:

.引發心理/情緒反應;誘發並刺激積極性感情反應;
.宣洩內在情緒,助於情緒控管;
.引發認知反應;刺激想像與聯想;
.提供個體生理放鬆線索,提升注意力;
.聆聽與參與音樂歷程令人心情愉快,達到自我滿足;
.誘發活動力及促進統合身體機能;
.團體音樂活動有助溝通與社交能力,進而促進人際關係。

音樂治療應用領域龐雜。它所涉及學科甚廣,實由音樂學、心理學、醫學、教育學等知識與技能融為一體。音樂治療師藉著特定音樂活動, 如聽、唱、樂器彈奏、節奏訓練,音樂遊戲及音樂聆聽等,針對個人特殊情況,設計並實施治療性計畫,藉此引發生理、心理、情緒、認知和行為體驗,以求達到維持、恢復、改善和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的目的。

音樂治療可幫助的對象甚多。這項非語言工具,用於自閉症(Autistic Disorder)及亞斯伯格症(Asperger Disorder) 的孩童身上再適合不過。

音樂治療可幫助的對象甚多,非語言工具。(大紀元製圖)音樂治療可幫助的對象甚多,非語言工具。(大紀元製圖)

一般自閉兒,除了嚴重的社交及溝通障礙,高度重複性行為(對某些事物抱有異常堅持),亦有興趣偏狹現象(比如終日沉醉一喜好)。他們的說話能力未達及同齡階段預期水平,有些甚至不說話;而亞斯伯格症同樣面臨一定程度的社交溝通困難問題,伴著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唯相較於自閉症,相對保有語言及認知發展。

這群孩童常常面對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情緒失調等窘境。我們可有以下形式幫助他們改善諸此問題:

1.音樂聆聽──透過聲音,音樂情緒以及聆聽方式促進聽覺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感受力、認辨能力〈強弱、快慢、音色、音高〉及持續度等。在音樂背景下引導與刺激想象力,引發聯想;傾聽喜愛的音樂以助放鬆肌肉,舒緩情緒。

2.唱歌──這些小孩都不說話。有些不會說,有些不想說,有些不知道怎麼說。唱歌可刺激與提高他們使用聲音的動機,繼而提升言語溝通能力。藉著歌曲,他們有機會練習發音。有時候亦可因應個別需要,把一些發音融入歌詞裡,讓他們反覆練習。唱歌提供美好的交互經驗,進一步探索其內心世界。

3.樂器彈奏──反映身體狀態及活動量,幫助肢體動作能力復健。孩子們可初步透過敲打樂器增進對身體部位及功能察覺,統合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經驗;並以身體響應速度、節奏與力度變化繼而增進動作協調。樂器彈奏不但可建立彼此間的關係、引導主動參與動機、培養合作、交流、配合等能力;更妙的是,它還是孩子們表現創意的平台呢!在情況允許之下,治療師可透過輪流敲打樂器以訓練他們用非語言途徑達到社交互動,再因應各別進度加以調整訓練模式以加強自信心。樂器彈奏可謂孩子們表達情感和喜惡的有力管道,從而學習表達對不同類型音樂的喜好,並嘗試自行選擇樂器和喜愛的樂曲。(待續)

──轉載自作家筱林子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