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跑者自主筋膜訓練

《筋膜線身體地圖》,復健師凃俐雯著。(采實文化提供)
《筋膜線身體地圖》,復健師凃俐雯著。(采實文化提供)

⊙凃俐雯
跑步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需要良好的心肺能力與肌力。

其中,肌力與爆發力對短跑選手來說比較重要,而有氧耐力則是對長跑選手比較重要。以長跑運動來說,傳統的肌力訓練雖然會有幫助,但卻不是創造一位優異跑者的主要關鍵因素—因為訓練具有特異性,怎麼訓練就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

跑者只做肌力訓練,夠嗎?

舉例來說,強化腿後肌的力量,只能讓腿後肌力量增加,使膝關節的彎曲力量增加,但是對於跑步的速度卻不一定會有所幫助,那是因為跑步還需要其他許多肌肉的協調用力,也需要肌筋膜的連結來傳遞力量—全身性的運動表現並不是單一肌肉用力的結果。

為此,健美先生雖然把每條肌肉練得大又明顯,又或者舉重雖然可以蹲舉很大的重量,但他們的力量卻無法在跑道上發揮出來;這就是所謂局部的肌力訓練,並無法帶來全身性的效果。

因此,跑者需要的是全身性的訓練,尤其是全身性的肌筋膜訓練。

事實上,肌筋膜訓練對所有的運動來說都很重要,但是,在跑步這項運動中更為關鍵。因為跑步的過程中,雙腳就像是彈簧一樣:腳跟觸地後膝蓋彎曲的減速過程,下肢就像彈簧被壓縮,將能量儲存起來。

跑者自主筋膜訓練著,腳板下壓蹬地加上膝蓋伸直的推進過程中,下肢就像彈簧彈開來,將能量釋放出來。

簡單來說,從能量的觀點來看跑步,跑步是一種非常單純的活動,就是反覆地「儲存」與「釋放」能量的行為。

如果想要跑得好,那麼其中的關鍵就是「彈簧的彈性」是否良好,而扮演人體內這個彈簧角色的,就是肌筋膜。因此,如果可以妥善訓練肌筋膜的彈性,那麼跑步就會更有效率,更省能量,而且對於肌肉骨骼的壓力就會減少,也能夠減少運動傷害的產生。

跑者肌筋膜訓練的特別之處?

傳統的肌力訓練是給肌肉一個負荷,主動收縮肌肉導致肌肉鼓起來(橫徑增加),並且拉扯肌肉起始與終端的肌腱,這樣只能刺激到肌肉內橫向的筋膜與肌腱,但卻無法訓練的肌肉內平行的筋膜與肌肉外筋膜。如果需要訓練到這些筋膜,就需要不同的方式:

(一)全身性:跑步是全身的動作,當跑起來時,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不是獨立動作的狀態,身體沒有一個部位是靜止的,每一個部位都在同時做工,只是有的部位負責穩定身體(作為動量的支點),有的部位則負責移動身體(產生動量)。

此外,穩定與移動的工作在跑步的過程中,還會不停的互換角色。

因此,跑步的肌筋膜訓練應該是全身性的,應該避免獨立的訓練某個肌肉,不要把目標定在增加某條肌肉的力量,目標應該要訓練整個肌群,所以動作應該是多關節的。

另外,也不要將跑步動作拆解的太局部來訓練,應該重視筋膜的走向跟連動性。

(二)功能性:必須根據跑步的動作形態,去設計訓練的動作,才能刺激到跑步的肌筋膜,這就是所謂的跑步功能性。

因此動作的設計要有跑步動作的元素在裡面,例如:手與腳的交叉擺動、提高膝蓋、腳的推蹬、大腿的後勾等。

(三)彈性:彈性對於跑步來說非常重要,而肌筋膜訓練的最大特點也就是彈性。因此,如果可以將肌筋膜的彈性訓練好,那麼跑步就會非常輕鬆。

為此,跑者的肌筋膜訓練動作要具有彈性,所以其動作設計應該是動態的、有速度的、彈跳的、預先往反方向伸展再收縮的動作,應該避免靜態、緩慢、僵硬、沒有緩衝彈性的動作。

(四)多樣化:在真實生活中,跑者的肌筋膜遇到的挑戰都是多樣且隨時在變動。

跑者肌筋膜的受力方向性是三度空間,且方向角度隨時在轉變,受力大小也是不固定的,甚至刺激的頻率跟節奏也是一直在改變。

因此,跑者的肌筋膜訓練也需要具有這些特色,包括:刺激的方式、頻率、節奏、力量的大小等,越多樣化好,如果能夠加入一些隨時變動的元素,那就會更棒了。

總的來說,肌筋膜的適應性很大,隨著訓練的方式與強度不同,肌筋膜的生長發展就會跟著改變,所以不同項目的運動選手,他們的肌筋膜特性就會不同,這都是長期訓練下來的結果。

特殊的肌筋膜走向,可以讓運動表現更流暢且更有效率,因此,只要好好堅持跑者的肌筋膜訓練,一定可以練就一身具有跑者特性的肌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