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評論 觀點

中國電影爛片多 馮小剛解答有忌諱(上)

⊙顏丹
最近,全國政協委員、導演馮小剛在公開解答「中國電影為啥爛片多」這個問題時說道,「要在電影中講好中國故事,主要還是得依靠中國自己的導演」;但問題是,中國缺乏創作人才,因此「人才培養是一項重要的工程」。

對於馮導的這番「創作人才匱乏論」,不少網民提出了反對意見。有人直言,「中國不缺鬼才,只有懷才不遇」;還有人暗指「限制太多,能帶著枷鎖跳舞的人沒有多少」。說白了,這些人都認為,中國不乏優秀的電影創作者,但因為受到限制,他們無法將自己的才華展示出來。這裡的關鍵在於限制,而不在於人才匱乏。對此,身處其間的馮小剛應該是心知肚明的,但中共諸多的限制讓他顯然說話有忌諱。

而說到限制,最值得一提的當屬在自由社會很難出現的一種電影,名曰「禁片」。中國的爛片不少,「禁片」更多。看過這類「禁片」的人大抵會發現,涉黃、涉暴力的並沒有幾部,絕大多數都是反映中共這幾十年的執政狀況以及社會現實的。由於這樣的現實往往與中共獨裁暴政所製造的血腥殺戮有關,因此,害怕自身合法性受到質疑與詬病的中共是決不會將其公諸於眾的。

紅朝存在著大量的「禁片」,這本身就已說明,無論多麼有才華的導演,他們所拍攝的電影題材都會受到嚴格的政治審查。即便他們不直接觸碰有關中共執政的敏感話題,但實際上,只要其所拍攝的電影足夠寫實,就足以讓觀眾產生豐富的聯想。因為在紅朝治下,哪怕只是一個小人物的悲劇,也終將歸因於時代的悲劇。正是由於中共連這種想像的機會也不給人留,因此寫實風格的影片才會在中國越來越少見。

然而,一部影視作品最能打動人心之處,又恰恰在於那份真實。正如很多膾炙人口、獲得了奧斯卡獎的經典影片,基本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從著名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包攬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以及第51屆全球獎7項大獎來看,一部影片到底是佳作還是爛片,與其選材的真實性密切相關。該片講述的是一位德國企業家在希特勒執政期間保護了1,200餘名猶太人免遭殺害的真實歷史事件。

實際上,對於何為「爛片」,中國人所形成的共識直指「抗戰片」。不少人吐槽時說道,「那劇情簡直就是胡編亂造」,「諸如手撕鬼子、褲襠裡藏手雷」。但有意思的是,大家沒把這些爛片歸咎於導演的無能,卻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問題的關鍵——「伯樂」。在毫無言論、出版自由的中國,能給導演帶上鐐銬的所謂「伯樂」除了中共,恐怕再無其他。(接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