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茶裡乾坤】水厄酪奴

陸羽雕像。(123RF)
陸羽雕像。(123RF)

文/石方行
在兩晉與南北朝的時候,中國處紛爭動盪的時期,雖然西晉司馬氏的短暫統一,但因為搞個分封制,最終出現八王之亂,國力大傷。外族入侵,導致五胡亂華。西晉被外族所滅,「衣冠南渡」就是在此時發生的。 

其實從大的時空背景來看整個的中國歷史,這一段也是大治之前的大亂。

「五胡亂華」給中原百姓帶來巨大的災難,但也促進了民族之間的交流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文明發展。這與東晉滅亡之後,南北朝對峙都是為了隋唐大統一做了鋪墊。關於茶的方面在此時各種記述較之以前大為增多,因為篇幅所限,無法一一列舉,只好分類列舉數則:

在晉分封幾個王發生叛亂時,惠帝逃難到外面,回到洛陽時,黃門用陶缽盛了茶獻給他
喝。這說明在西晉時期茶已成為皇家日常飲料,比曹魏時期更為普及(曹魏時期沒見到文字說皇家飲茶的,而吳和蜀都有記載或傳說,這是所處地區造成的)。
至司馬睿在建業建立東晉,謝安曾利用茶果招待客人;桓溫在宴會的時候,經常利用茶果招待賓客。由此可以認定當時用茶果招待普通的客人,已經是一定的規矩了。等到南北朝時期,王肅的例子就說明飲茶在南朝的普及(見典故:2)。
一、茶的別稱 水厄與酪奴的來歷典故1. 王蒙與「水厄」
王蒙是晉代人,官至司徒長史,根據《世說新語》一書記載:他特別喜歡茶,不僅自己一日數次地喝茶,而且,有客人來,便一定要客同飲。當時,士大夫中還多不習慣於飲茶。因此,去王蒙家時,大家總有些害怕,每次臨行前,就戲稱「今日有水厄」。(原文:王蒙好飲茶,人至輒命飲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典故2. 王肅與「酪奴」
北魏楊衒之所著《洛陽伽藍記》卷三載: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漿等物,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京師士子見肅一飲一鬥,號為漏,經數年後,肅與高祖殿會,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謂肅曰「卿中國之味也,羊肉何如魚羹,茗飲何如酪漿?」肅對曰:「羊者是陸產之最,魚者乃水族之長,所好不同,並各稱珍。以味言之,是有優劣,羊比齊魯大邦,魚比邾莒小國,惟茗不中與酪作奴。」

背景及大意:肅,即王肅,字恭懿,琅邪(今山東臨沂)人。曾在南朝齊任祕書丞。因父親王奐被齊國所殺,便從建康(今江蘇南京)投奔魏國(今山西大同,是其國都)。魏孝文帝隨即授他為大將軍長史,後來,王肅為魏立下戰功,得「鎮南將軍」之號。魏宣武帝時,官居宰輔,累封昌國縣侯,官終揚州刺史。

王肅在南朝時,喜歡飲茶,到了北魏後,雖然沒有改變原來的嗜好,但同時也很會吃羊肉乳酪之類的北方食品。

當人問「茗飲何如酪漿?」時,他則認為茶是不能給酪漿做奴隸的。意思是茶的品位並不在乳酪之下。

但是,後來人們卻把茶茗稱作「酪奴」,將王肅的本意完全弄反了。

與王肅有關的還有一則小故事:魏給事中劉縞,仰慕王肅好茗飲之風,專事仿習飲茶。彭城王勰當時頗不以為然,譏諷劉縞:「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蒼頭水厄。」日後好「水厄」者還是越來越多。
二、關於茶延年益壽的功能記載:1. 法瑤飲茶當飯
《釋道該說續名僧傳》云:南朝宋時的和尚法瑤,本姓楊,河東人,永嘉年間過江,在武康小山寺遇見了沈台真清真君,年紀很老了,用飲茶當飯。永明中,皇上下令吳興官吏隆重地把他送進京城,那時年紀七十九。

2. 單道開飲茶蘇
陸羽《茶經七之事》引《藝術傳》曰:敦煌人單道開,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藥有松、桂、蜜之氣,所飲茶蘇而已。

背景:單道開,姓孟,晉代人。好隱棲,修行辟穀,七年後,他逐漸達到冬能自暖,夏能自涼,晝夜不臥,一日可行七百餘里。後來移居河南臨漳縣昭德寺,設禪室坐禪,以飲茶驅睡。後入廣東羅浮山百餘歲而卒。

所謂「茶蘇」,是一種用茶和紫蘇調劑的飲料。
 三、與茶有關的奇異故事:1. 毛人引路
《續搜神記》說:晉武帝時,宣城人秦精,常進武昌山採茶。一次遇見一個毛人,一丈多高,引秦精到山下,把一叢叢茶樹指給他看了才離開,過了一會兒又回來,從懷中掏出橘子送給秦精。秦精害怕,忙背了茶葉回家。

2. 太婆賣茶施捨
《廣陵耆老傳》說:晉元帝時,有一老太婆,每天一早,獨自提一器皿的茶,到市上去賣。市上的人爭著買來喝。從早到晚,那器皿中的茶不減少。她把賺得的錢施捨給路旁的孤兒、窮人和乞丐。有人把她看作怪人,向官府報告,州的官吏把她捆起來,關進監獄。到了夜晚,老太婆手提賣茶的器皿,從監獄窗口飛出去了。
四、茶詩初現文化研究者說:我國唐代以前無「茶」字,其字作「荼」,因此考察我國詩詞與茶文化的聯繫,最初應從我國早期詩詞中的「荼」字考辨起。「荼」字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所見,但近千年來,圍繞《詩經》中的「荼」是否是指茶,爭論不休,一直延續到今天,仍無統一的意見。對此,只好暫置勿論。《詩經》以後,漢朝的「樂府民歌」和「古詩」中,沒有荼字的蹤跡,現在可以肯定的最早提及茶葉的詩篇,按陸羽《茶經》所輯,有四首,它們都是漢代以後,唐代以前的作品:

1.張載〈登成都樓詩〉:借問楊子舍,想見長卿廬。程卓累千金,驕侈擬五侯。門有連騎客,翠帶腰吳鉤。鼎食隨時進,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橘,臨江釣春魚。黑子過龍醢,果饌逾蟹蝑。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區。人生苟安樂,茲土聊可娛。

(大意:請問當年揚雄的住地在哪裡?司馬相如的故居又是哪般模樣?昔日程鄭、卓王孫兩大豪門,驕奢淫逸,可比王侯之家。他們的門前經常是車水馬龍,賓客不斷,腰間飄曳著綠色的緞帶,佩掛名貴的寶刀。家中山珍海味,百味調和,精妙無雙。真可謂顯赫權貴,百萬富翁!遙望樓外,富庶的山川無邊無際。秋天裡,人們在橘林中採摘著豐收的柑橘;春天裡,人們在江邊把竿垂釣。果品勝過佳餚,魚肉分外細嫩。四川的香茶在各種飲料中可稱第一,它那美味在天下享有盛名。如果人生只是苟且地尋求安樂,那成都這個地方還是可以供人們盡情享樂的。)

2.孫楚〈歌〉:茱萸出芳樹顛,鯉魚出洛水泉。白鹽出河東,美豉出魯淵。薑桂荼荈出
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蓼蘇出溝渠,精稗出中田。

(大意:茱萸出在樹顛上,鯉魚產在洛水中。白鹽出在河東,美豉出於魯淵。薑、桂、茶出巴蜀,椒、橘、木蘭出高山。蓼蘇長在溝渠,稗子長在田中。)

3.西晉左思〈嬌女詩〉: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晰。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有姐字惠芳,眉目粲如畫。馳鶩翔園林,果下皆生摘。貪華風雨中,倏忽數百適。心為茶荈劇,吹噓對鼎䥶。

(大意:我家有嬌女,長得很白皙。小名叫紈素,口齒很伶俐。姐姐叫蕙芳,眉目美如畫。蹦蹦跳跳園林中,果子未熟就摘下。愛花哪管風和雨,跑出跑進上百次。看見煮茶心高興,對著茶爐幫吹氣。)

4.王微〈雜詩〉:收飲今就檟。

(大意就是:喝茶)

5.除這四首詩以外,晉朝,時間大致在西晉末年和東晉初的這個階段,還有一首重要的茶賦——杜育的〈荈賦〉。

〈荈賦〉載:靈山惟嶽,奇產所鐘,厥生荈草,彌穀被崗。承豐壤之滋潤,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農功少休,結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擇陶簡,出自東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劉。惟茲初成,沫成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敷。

(言辭比較直白,就不錄入白話大意了)
兩晉南北朝時期,茶文化的基礎已經形成。如果把茶作為一個生命的話,茶走到了青少年時期,一種朝氣躍然於中華五千文明史之中。(123RF)兩晉南北朝時期,茶文化的基礎已經形成。如果把茶作為一個生命的話,茶走到了青少年時期,一種朝氣躍然於中華五千文明史之中。(123RF)
通過以上所舉的實例可以看出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茶文化的基礎已經形成。如果把茶作為一個生命的話,茶走到了青少年時期,一種朝氣躍然於中華五千文明史之中。◇

石方行
出生於中國大陸的北方,自小喜歡探究生命與自然和歷史的奧祕與因由。上高中之後因走入佛家大法修煉的行列,因而開發了潛能。修煉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