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台中

重視農民生活困境 五大問題待解決

中市議員吳敏濟24日質詢,要求政府重視攸關農民福祉的五大議題,包括農村缺工問題、農業保險推不動、輔導轉作成效緩慢、農發基金補助及是否不再收購公糧。(吳敏濟辦公室提供)
中市議員吳敏濟24日質詢,要求政府重視攸關農民福祉的五大議題,包括農村缺工問題、農業保險推不動、輔導轉作成效緩慢、農發基金補助及是否不再收購公糧。(吳敏濟辦公室提供)

【記者鄧玫玲/台中報導】農民是台灣社會的弱勢族群,多數生活困苦無法改善,市議員吳敏濟24日質詢,要求政府重視攸關農民福祉的五大議題,包括農村缺工問題、農業保險推不動、輔導轉作成效緩慢、農發基金補助杯水車薪,每分地不到200元、政府是否不再收購公糧等,才能確實照顧到農民的福祉。

吳敏濟指出,台灣農業人口老化,平均年齡達62歲以上,年輕人不願意返鄉繼承,勞動力嚴重不足,事實上,僱用外勞幫傭的情形已十分普遍,政府應該正視問題,適度開放引進農業外勞以解決人力荒。不過,基於農民收入偏低的事實,農業外勞薪資必須與本勞脫勾,才是務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關於農業保險,水稻區域收穫農作物保險標榜補足低於80%收穫量的差額,無論是天災或病蟲害所引起都適用,可以有效降低農業風險。然而,去年台中市二期水稻保險投保率僅有3.64%,吳敏濟指出,農業局應檢討投保意願低落的原因,究竟是宣導不足,農民缺乏保險觀念,還是保險合約口惠實不至,缺乏吸引力,必要時要求保險公司修改合約內容。

去年甲安埔發生嚴重的芋頭軟腐病,受害面積達數百公頃,市府啟動農發基金補助芋農購買資材和健康芋苗,經過大規模勘災,提供單據及損害證據,申請結果每分地補助金額不到200元,杯水車薪未能達到基金成立的目的。吳敏濟表示,由於芋頭軟腐病屬於病蟲害,不在農業天然災害救助範圍之內,農業局可以研究將芋頭納入農業災害保險的可行性,才不會讓農民血本無歸。

106年二期稻作面積只比一期作減少12.3%,顯示政府公糧拒收再生稻之後,即使市價不如公糧收購價格,轉作的比率仍然十分有限,吳敏濟表示,政府應選擇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作物積極輔導轉作。而且公糧收購價格多年不變,近期風傳政府連公糧都不收了,農民一片嘩然,吳敏濟希望農業局加強說明,如果傳言屬實,政府配套為何?如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