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高雄

「粽新齊力慶端午」旗津新住民粽飄香

南高雄家扶中心辦理「粽新齊力慶端午」活動,10日在旗津海水浴場前廣場熱鬧登場。(南高雄家扶提供)
南高雄家扶中心辦理「粽新齊力慶端午」活動,10日在旗津海水浴場前廣場熱鬧登場。(南高雄家扶提供)

【記者李怡欣、/高雄報導】盛夏端午節,南高雄家扶中心10日辦理「粽新齊力慶端午」活動,邀請旗津當地新住民姐妹以及中心褓姆志工舉辦台灣粽子與印尼、越南粽子的交流大會,旗津當地社團動員200人力共襄盛舉,於旗津海水浴場前廣場規劃各式攤位、舞台表演,遊客絡繹不絕,在旗津提前歡度佳節。中心褓姆志工隊長張秋蓉、越南姐妹NaNa、印尼姊妹心如,教來賓製作家鄉風味粽。

南高雄家扶中心10日辦理「粽新齊力慶端午」活動,舉辦台灣粽子與印尼、越南粽子的交流大會。南高雄家扶中心10日辦理「粽新齊力慶端午」活動,舉辦台灣粽子與印尼、越南粽子的交流大會。(南高雄家扶提供)
南高雄家扶中心10日辦理「粽新齊力慶端午」活動,舉辦台灣粽子與印尼、越南粽子的交流大會。南高雄家扶中心10日辦理「粽新齊力慶端午」活動,舉辦台灣粽子與印尼、越南粽子的交流大會。(南高雄家扶提供)

中心褓姆志工隊長張秋蓉介紹,傳統台灣粽從洗葉、炒香料、包粽和蒸煮等做工繁瑣,動作看是簡單實際蘊藏巧思,如何將粽葉包緊實、粽子不在水煮過程散開或爆開考驗真功夫。

越南姊妹介紹南越過年吃的粽子,長筒狀用芭蕉葉包,再切成壽司狀,相當特別。越南姊妹介紹南越過年吃的粽子,長筒狀用芭蕉葉包,再切成壽司狀,相當特別。(記者李怡欣/攝影)

越南在秦代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屬於漢朝統治,因此端午節文化也就此傳入越南,因此越南的端午也在農曆5月5日,不過不是每個越南人都會在端午吃粽子,粽子更多是在過新年與祭拜時候吃。越南姐妹NaNa表示,越南粽的餡料以糯米、脫殼綠豆、以及豬肉、芭蕉入餡,口味獨特在台灣並不常見,許多人對於「粽子包香蕉」感到新奇,加上長條狀、有如火腿般的外觀要包起來也是一門學問。越南粽鹹甜口感,很有東南亞異國情調。

南高雄家扶中心10日在旗津海水浴場前廣場,舉辦「粽新齊力慶端午」邀請當地新住民朋友一起來製作家鄉風味粽,增進情感、交流文化。南高雄家扶中心10日在旗津海水浴場前廣場,舉辦「粽新齊力慶端午」邀請當地新住民朋友一起來製作家鄉風味粽,增進情感、交流文化。(記者李怡欣/攝影)

此外,6月份也是印尼新年,來自印尼的心如,在旗津經營小吃攤,現場也為大家示範印尼新年會吃的家常菜-糯米雞肉捲,以芭蕉葉包覆、內餡為椰奶糯米與咖哩雞肉,相當有南洋風味。而印尼新年指齋戒月過後的開齋節,這是很重要的日子,幾乎所有穆斯林會趕回家鄉和家人一起過節;今年開齋節正好落在台灣端午連假前夕(6/15),這時分享印尼粽肉捲特別應景,也讓不能回家的印尼朋友一解鄉愁。

旗津雖然不是新住民人數最多的區域,卻是密度相當高的地區,近年來,旗津除了各國遊客絡繹不絕,異國婚姻也越來越多。南高雄家扶旗津服務處自106年12月成立新住民關懷據點以來,每個月透過聚餐交流,邀請島上新住民姐妹到家扶一起共進晚餐,彼此話家常,讓來自不同國家的姐妹可以互相認識、扶持。

粽新齊力慶端午活動除了包粽體驗外,南高雄家扶也邀請旗津區平日就會參與家扶活動的青年,還有當地文創一起設攤,現場有香包製作、青少年圓夢咖啡、課後輔導班木工及書法作品展;另外,也邀請在地漂流木裝置藝術流木居及中山大學社會系合作,提供漂流木鑰匙圈、漁旗絹印製作體驗共襄盛舉,遊客捐發票即可參與,完成闖關遊戲,可獲當天現包的台灣粽當小獎品,有逛又有玩,社福團體、旗津居民及社團與觀光客同樂慶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