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老婦雙腿腫脹 原來是髂靜脈壓迫

【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一名74歲的劉奶奶,長期以來偶有雙腿腫脹,近半年發現雙腿不對稱腫脹沒消腫,甚至出現小腿脹痛及色素沉澱,才到就醫,經檢查確診為「髂靜脈壓迫」症候群,是肚臍後方的髂靜脈受壓迫,導致下肢腫脹,劉奶奶經接受氣球擴張和導管置入自膨式靜脈支架治療後,雙腿已消腫,恢復正常。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張嘉修表示,常見的靜脈壓迫有上腔靜脈壓迫及髂靜脈壓迫,上腔靜脈壓迫的原因有9成是腫瘤造成,而髂靜脈壓迫的原因有年齡、後天因素及先天性疾病造成,常好發於50歲以上年長女性、活動力旺盛的年輕男性、孕婦及膀胱疾病、腫瘤、先天異位腎臟等患者。髂靜脈壓迫的發生率約20%,輕度的靜脈受壓,不會出現症狀。

他強調,髂靜脈若長期受到嚴重壓迫,會造成靜脈血液回流障礙和下肢靜脈壓力升高,有2%到5%的患者會出現臨床症狀,輕則下肢水腫脹痛、色素沉著,重則皮膚潰瘍或併發靜脈血栓,甚至有時會造成男性精索靜脈曲張和不育。

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在臨床很容易被忽略且不易診斷,張嘉修說,絕大多數都是在治療靜脈血栓時才被發現,而目前最可靠的診斷方法有下肢靜脈攝影及血管內超音波檢查。

醫師建議,症狀較輕微的病人,可抬高腳,避免長時間久坐或久站,或穿減壓彈性襪;症狀嚴重的病人,近年來導管技術是主流治療方式,可在病灶處進行氣球擴張和置放自膨式靜脈支架,傷口小、復原快。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常合併血栓形成,若無血栓則診斷不易,呼籲民眾若長時間雙腿不對稱腫脹,除了需要適時運動及補充水分預防血栓形成,更應及早就醫檢查,以免釀成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