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寰宇搜奇

科學家發現黑洞每1萬年吃掉1顆恆星

科學家們瞭解到幾乎每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一個黑洞,靠黑洞太近的恆星就會被吸入撕裂、吞噬掉,這種事件發生的頻率大約每一萬年一次。(Creative Commons)
科學家們瞭解到幾乎每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一個黑洞,靠黑洞太近的恆星就會被吸入撕裂、吞噬掉,這種事件發生的頻率大約每一萬年一次。(Creative Commons)

【記者張妮/編譯】一份新發布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研究表示,研究者們找到了一種能夠解釋近年來觀測到的各類黑洞潮汐撕裂事件(TDE)不同特性的普遍理論。

據「星系日報網」(dailygalaxy.com)報導,這份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的天體物理理論學家主導的研究稱,他們的理論為這一研究領域實現了突破性進展。

目前科學家們了解到幾乎每個星系的中心都存在一個黑洞,靠黑洞太近的恆星就會被吸入撕裂、吞噬掉。這個過程會放射出大量射線和亮光而被地球上的我們觀測到,被成為「潮汐撕裂事件」。

對多數星系來說,這種事件發生的機率大約只有每1萬年1次,因此黑洞大部分時間都是「平靜」而神祕的。當吞噬恆星事件發生時,黑洞會放射出強烈的射線。

哥本哈根大學助理教授、這份研究的主要作者戴麗欣(Jane Lixin Dai,音譯)說,「我們從觀測到的射線可以分析黑洞的各種特性,因此捕捉TDE事件是近年來熱門的研究領域。」

科學家們認為這個吞噬的過程應該是同樣的,但令他們困惑的是,從目前捕獲到的約兩成的事件來看,它們顯得各不相同。有的放出對人類肉眼來說不可見的X射線,有的則主要放出可見光和紫外線。

這份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種理論,較能夠解釋這些不同——是由於地球所處的觀測角度不同造成的。該研究稱,從地球上來看,各個星系的朝向是多樣的,因此我們觀測到的是TDE事件的各個側面。

該研究利用廣義相對論、磁場、輻射和氣體流體動力學綜合分析推出了這一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