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教育 教育園地

為特殊孩子建立永遠的學校與希望(4)――專訪林正盛導演、韓淑華老師

文/張天泰(Knight)
Q3.想請教兩位老師認為哪一國的經驗最值得台灣特殊教育制度來學習仿效,特別是屬於藝術教育開發這塊?

林大哥:

我之前拍紀錄片電影《一閃一閃亮晶晶》,看到融合教育,讓特殊孩子與一般孩子一起上課,我覺得這是好的,可是老師要很用心。這裡有一個大問題,他把所有的不同特殊症的孩子們都丟在一間教室內,當時我在拍紀錄片時,我就察覺到不對勁,因為有些自閉症孩子,亞斯伯格症孩子會和腦痲重症孩子學其說話方式,又或者看到有些很聰明的自閉症孩子、亞斯伯格症孩子在學比他程度還低兩年級的學科教材,那該怎麼辦呢?因為這是制度的問題。不是體制內特教老師的問題,教育部要趕快弄清楚這一件事,面對這樣的狀況,台灣教育部能做什麼?

值得思考的是,第一,各種特殊症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具有極大的差異性,要怎麼做才能照顧到每個不同特殊症孩子的教育權益。第二,特教老師的需求與供給。在澳洲是四個老師照顧一個特殊症孩子,那台灣特殊教育的現況呢?特教老師有無教學負荷過重的問題?第三,要正視我們現在的標準化評量系統,無法測知特殊孩子各項潛能,尤其是有些已具獨特天賦的特殊孩子,應該是透過評量系統很快知道特殊孩子的天賦在哪裡,在因材施教投入教育資源來開發這些特殊孩子的各種潛能。

自閉天才畫家李柏毅,在七歲被鑑定為有藝術潛能,但這孩子其他科都零分,語言不好,算術更差,但還是被送到美國加州大學的藝術科和美國大學生一起上課。他得到了讓他藝術潛能開展的教育機會,和同樣擅長藝術的大學生互動,所以成就了現在的自閉天才畫家李柏毅。現在別人不會問他數學考幾分,而是看到他創作的藝術畫。在台灣的教育系統是受到壓抑的,這個教育部都必須加快解決,在法規的彈性化上討論如何解決。

其次是關於文化觀念,甚至可以說是教育哲學上的問題。我被邀請至教育部做影片評審,當時我聽到長官講話,長官希望能談光明面,感覺有點像政策宣導,我們要怎麼樣呈現教育的進步啊,怎樣怎樣……當時我心想,如果教育部官方都一直用這樣單面向、僵化式思維來看待台灣教育事務,這對於台灣教育的未來發展可能不會是好事,政黨輪替也無法改變,因為這是教育上文化觀念的問題、教育哲學上的根本問題。包含對台灣特殊孩子的藝術教育上,教育部需要有更大的心胸去承擔任何的教育批判。

總的來說,台灣教育部要組成相關諮詢小組,要對各種不同才能的孩子給予足夠的資源支援與法規支持,不能只停留在「適性揚才」的口號,又或者只是停留在自我中心的思考,或因為在相關知識是權威所以態度傲慢。因為教育部掌握資源,有很多孩子迫切需要這樣的教育資源,我們關心的特殊孩子也是一樣,台灣特殊孩子需要被看到、被真正理解,需要被接受,需要被愛包圍。(下週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