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夜間玩手機 易有心理健康問題

夜間手機的使用和不良的睡眠行為呈現正相關,進而影響隨後增加的憂鬱情緒和外化行為,以及降低的自尊與因應能力,同時也伴隨著較低的學業表現。(123RF)
夜間手機的使用和不良的睡眠行為呈現正相關,進而影響隨後增加的憂鬱情緒和外化行為,以及降低的自尊與因應能力,同時也伴隨著較低的學業表現。(123RF)

文/記者施芝吟
3C產品的普及,不論是搭車、等車等都可以看看低頭族,甚至是夜間使用手機,不只造成眼睛的危害,研究更指出,夜間使用手機會影響睡眠,增加憂鬱情緒的產生及降低自尊與因應能力。

西澳莫道克大學就夜間使用手機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所進行的長期研究,歷時4年,追蹤了1,101名13到16歲的高中生,其中男性占43%,女性占57%。研究使用縱向潛在成長模式來檢測青少年夜間使用手機的變化、睡眠行為的變化以及健康狀況的變化,包含憂鬱情緒、外化行為、自尊和因應能力之間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夜間手機的使用和不良的睡眠行為呈現正相關。睡眠行為的變化受到先前夜間手機使用的變化影響,進而影響隨後增加的憂鬱情緒和外化行為,以及降低的自尊與因應能力,同時也伴隨著較低的學業表現。

衛福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表示,青少年連續使用手機的原因不外乎手機遊戲與社群網站的使用,許多青少年沉浸在虛擬世界中,與網友共同組隊、合作退敵,或是在社群中與人溝通交流,都是種新世代的社交型態。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發布電玩成癮列為精神疾病,在門診中,不少青少年前來詢問:自己在網路社群上都能侃侃而談,但當真的與人面對面時,反而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想法。因此重點是,當青少年回到現實生活中,是否能夠自我調適及懂得如何與他人溝通呢?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熬夜玩手機的青少年易有心理健康問題,此階段的青少年多以同儕為重要他人,且手機幾乎是和朋友聯繫或交友社群的重要工具,父母不需阻止孩子使用手機,而是讓孩子知道正確且有限度的使用方式。

她指出,夜間手機使用,有點像社交媒體的吸血鬼,從和朋友通訊、下載音樂、玩遊戲等,總是讓青少年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造成家長的壓力,常常半夜醒來卻發現孩子怎麼還在滑手機。父母可以設定使用規範,如做完功課才可使用,最晚玩到11點並堅定的執行,父母也要以身作則。

陳質采說,新科技往往帶來新問題,現代生活很難不用手機,但家長可試著提醒青少年,保持正常作息的重要性,我們的大腦有一定的生理節奏,就像出國常會因時差造成睡眠改變而感到不適一樣。不管憂鬱或焦慮,「睡眠狀況」就是判斷青少年身心健康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若睡眠狀況發生異常,家長便可以考慮適時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