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縱橫職場

蠟燭不再多頭燒 當個快樂的上班族媽媽

然而無論多麼「忙」,心可不能跟著「盲」,破除迷思還是得從自己開始,從改變觀念開始。(Shutterstock)
然而無論多麼「忙」,心可不能跟著「盲」,破除迷思還是得從自己開始,從改變觀念開始。(Shutterstock)

文/王知涵
集導演、演員和歌星於一身的張艾嘉早年有一首歌曲「忙與盲」,其中有一段歌詞:「我來來往往,我匆匆忙忙,從一個方向到另一個方向,忙忙忙,忙忙忙,忙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還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忙」道盡了現代職業婦女的迷忙與憧憬,而「忙」似乎也能讓人淡忘了曾經擁有的希望與熱情。

解決「忙」的迷思

一天忙碌的工作結束回到家,又是另一個戰場的開始:煮飯、洗衣、打掃,加上幫幼兒餵飯、換尿布、洗澡,大小孩的功課……等等一籮筐的事情。工作和家庭似乎是永無休止的時間拔河。然而無論多麼「忙」,心可不能跟著「盲」,破除迷思還是得從自己開始,從改變觀念開始。

先生是最有力助手

夫妻共同分擔家務在西方國家是很正常的,但對於華人來說,尤其比較傳統的女性來說可能不習慣,甚至開不了口,有的可能覺得男人笨手笨腳,還是自己來比較快。其實轉個彎,改變思維可以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何樂而不為呢?初期對先生可能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以真誠、和善的語氣說出自己的困難,請求先生的幫忙(可千萬不要用命命的口吻),共同分擔的家事、小孩事,例如打掃、倒垃圾請先生幫忙,煮飯、幫小孩洗澡由自己來做。如此一來既可減輕自己的辛勞,二來先生也有參與感,對家務提供更好的建議。此時,可不要覺得先生嘮叨,這正可以增加夫妻之間良性的互動與連繫。過後不妨多多讚美先生,例如說:「有你幫忙真好」,「多虧有你在」……

小孩也可以是小幫手

其實,孩子的天性是喜歡幫忙的。當小孩說「不喜歡媽媽這麼忙碌」時,可以回答:「你真貼心,我一個人忙不過來,你可以幫媽媽的忙嗎?」如果小孩說:「外面的都吃膩了,想吃媽媽自己煮的。」可以回答:「那我們一起來做飯。你願意幫媽媽一些忙嗎?」利用機會訓練孩子做家事,擦桌子、收拾自己的玩具、收拾碗盤等簡單家務。小孩從小習慣做家事,長大後也會更有責任感。

家事也需要時間管理

網路上曾經有一個很有名的大石頭理論。亦即要把瓶子完全塞滿,一定先放入最大的石頭,然後中等大石頭,然後小石頭,最後才是撒入沙子填滿瓶中所有的空隙。如果先放進沙子,最後要放入大石頭可就沒有空間可放了。時間管理的祕訣就是重要的事情先做,然後是次要的,依序安排。一些瑣事如沙子可以安排在零碎的時間,用以填滿空隙。

「忙」道盡了現代職業婦女的迷忙與憧憬,而「忙」似乎也能讓人淡忘了曾經擁有的希望與熱情。(Fotolia)「忙」道盡了現代職業婦女的迷忙與憧憬,而「忙」似乎也能讓人淡忘了曾經擁有的希望與熱情。(Fotolia)

上班族媽媽在家的時間不多,想一想怎麼把「忙」分擔出去,規劃時間的使用,不發牢騷,不碎碎唸,家庭氣氛就能更和樂。畢竟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溫馨的家庭氣氛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具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給孩子溫暖的成長環境

台灣25到44歲的媽媽,平均四分之三以上是職場婦女。自小孩出生到讀高中的這十幾年的時間,又正是父母最勞心勞力的時候。為了給孩子一個健全身心發展的環境,職場婦女也應該在心靈上有新的成長與突破。更不應該在「忙」中無奈度日。

珍惜擁有的一切

每一個人都喜歡見到陽光的笑容、高興的表情,小孩也是一樣。媽媽很忙,但孩子卻不會期望每天總是見到任勞任怨、對工作和生活壓力忍耐、苦著一張臉的悲情媽媽。他們想看到是可以把自己照顧好的媽媽,每天都開心的媽媽。

改變思考方式,告訴自己這是我的所愛,我很珍惜、感恩,我要好好經營所擁有的家庭。當我們改變心態後,雖然做著同樣的事,心情卻能變好也會更有效率。帶著正能量面對家庭,家人也能感受到正面的喜悅。

用「換句話說」對待孩子的學業

多數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不要發飆,「換句話說」,不要直接在分數上打轉。「為什麼遇到除法會算錯呢?是不會算還是看錯呢?」重點是「不懂」還是「粗心寫錯」呢,請孩子重新再看一次再做一遍。日本教育諮詢家松永暢史建議,讓孩子在旁邊寫上錯誤的理由,每一個錯都請他寫錯誤理由。孩子因為不喜歡一直寫這種東西,以後考試就會自動檢查一遍再交卷,以免媽媽又要他寫錯誤理由。

如果小孩一回家就黏在電視機前面,可絕對不要衝口而出大聲喊叫:「看什麼電視?你功課寫完了嗎?」每次脾氣要上來時不要在第一時間反應,暴戾氣氛不適合解決問題,「媽媽去煮飯,你趕快去寫功課,寫完功課才能吃飯哦。」記得「換句話說」,讓孩子感受到是媽媽在關心,而不是媽媽大聲斥責。

** 職業婦女的孩子比想像中做得更好 **

美國勞工部(U.S. Department of Labor)調查孩子未滿18歲的家庭中,有70%的媽媽是上班族,多數原因是為了負擔家庭費用。上班族的媽媽們無法停止內疚,甚至有罪惡感,覺得自己沒有扮演好傳統母職,沒能全心全意照顧子女。

事實上,國外調查研究發現職業婦女的孩子一點也不遜色,長大後反而更懂得將心比心,以自己的媽媽為傲。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溫馨的家庭氣氛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具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Fotolia)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溫馨的家庭氣氛對孩子人格的養成具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Fotolia)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一個為期十年的大型研究,包括全球24國,31,478位成人,發現職場媽媽對女兒的影響很大,女兒成年後有33%當上主管,並且平均收入比家庭主婦的女兒高出美金5,200元;而家庭主婦的女兒成大後25%當上主管。職場媽媽的兒子更顧家,他們成家立業後更願意分擔家事、照顧小孩。

──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和倫敦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研究發現,媽媽去上班而把幼兒送到幼兒園,其幼兒比家庭主婦的幼兒學會更多日常的技能,包括溝通、人際關係。職場婦女的幼兒也比較獨立,比較不會害怕探索新事物。

《富比士》網站訪問了一些成年人對他們上班族媽媽的看法,例如:

──雪莉兒(Cheryl Laughlin)41歲,她的媽媽獨立撫養3個小孩,同時半工半讀取得碩士學位,媽媽從小教她「做好該做的事」(You just do what you have to do.)。現在雪莉兒已是一位企業家,仍然嚴格要求自己每一件該做的事都要做到很好。

──布萊特(Philip Blackett)30歲,他的媽媽是單親媽媽,他看到媽媽認真工作卻遭受到很多批評和挫折。儘管如此,媽媽依然堅持把工作做到最好,堅定的毅力和決心,更增加他對媽媽的尊敬。

上班族媽媽可以不用因為上班沒有很多時間陪伴孩子而苛責自己,對孩子的付出,孩子們都看見了,上班族媽媽給小孩最好的禮物就是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習慣:例如誠實、禮貌、守信、感恩、準時……,這是他們從媽媽身上學到最寶貴的課程。

成為職場媽媽雖然辛苦,但若愁眉苦臉對著家人,家人又怎麼能笑得起來呢?孩子們已經看到辛苦工作、最認真的媽媽,但是孩子們也很想看到快樂的媽媽。好好處理「忙」,忙裡偷閒找出一點點時間給自己,作自己想做的事,儘管只是泡泡澡,聽自己想聽的歌,小小的娛樂也有放鬆的效果。

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小孩,快樂的媽媽是幸福家庭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