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中國

陸電商法實施 衝擊港代購業

中國《電子商務法》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全球包括香港代購業和跨境電商帶來衝擊。圖為陸客拖著行李箱在沙田新城市廣場購貨。(記者陳仲明/攝影)
中國《電子商務法》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對全球包括香港代購業和跨境電商帶來衝擊。圖為陸客拖著行李箱在沙田新城市廣場購貨。(記者陳仲明/攝影)

【記者梁珍/香港報導】中國《電子商務法》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國代購要報稅、納稅,跨境電商則需要在採購地以及中國繳2次稅,對全球包括香港代購業和跨境電商帶來衝擊。

中國假貨、毒貨滋生,尤其是2008年毒奶粉事件,澈底打垮了中國人對中國製、產品的信心,催生了香港水貨和代購行業,甚至在靠近深圳的上水、屯門、元朗一帶一度引起中港糾紛。為遏止水貨風,4年前深圳將「一簽多行」政策改為「一週一行」,香港則實施「限奶令」,但成效不彰。

隨著近年中共海關嚴查水貨客,今年8月深圳海關更在關口設「人臉辨識系統」,使水貨客大減;商人腦筋動得快,換成「代購大軍」,甚至不少港漂(大學生)及跨境學童與其父母加入代購隊伍,分一杯羹。

中國《電子商務法》規定:不論任何代購,都需要有採購國以及中國雙方的營業執照,同時要繳稅及受法律監管。一夜之間令海外代購行業感受到寒冬。

上水代購街排長龍不再

本報記者日前走訪了上水、沙田一帶,發現「代購」大排長龍、排隊買貨的情境不再。在有「代購街」之稱的上水新康街、巷仔街,藥房、藥妝店多達數十家,但只有為數不多的陸客,手持手機、iPad和貨單,按單購貨、回報,有的則蹲在街邊整理貨物。

當記者上前詢問時,這些主要來自深圳的陸客,異口同聲否認自己是「代購」,只表示從深圳過來順便買些日用品,但也承認「有幫朋友買一些」。有深圳家長說,有兩個孩子,吃的用的,比如奶粉、藥品等都在香港買,「香港這邊的東西比較有保障,特別是小孩子的東西」。

須繳稅 代購者考慮轉行

對於《電子商務法》,雖然不少深圳客都說「自己少量買」,不會擔心;但江西遊客段先生稱,如果買的東西需要繳稅,「會不來香港買或者少買一些」。深圳劉先生則預料,代購行業面臨很大衝擊,因為「有的產品必須要增加中文標識,而且必須是兩方的營業執照,否則就會列入加稅名單」,身邊朋友做代購的,也在朋友圈議論紛紛,表示不會再做代購,「現在準備轉行」。

居住在粉嶺的家庭主婦李小姐(化名),數年前就從事代購,因為「香港人過關沒有次數限制,就負責帶貨」。後來海關查得越來越嚴,特別是加了人臉辨識系統,「你什麼身分,一天走幾轉,一查都有了」,她已經轉行不幹了。

李小姐身邊也有朋友轉做代購,「靠微信圈徵集貨單,然後到上水等地買貨,到深圳透過順X等快遞公司寄出去」。但她稱利潤也不高,加上新法實施,她直言朋友們都謀求新的出路。

投資化灰 跨境電商的悲哀

另一受衝擊的行業是跨境電商。根據iiMedia Research發布的〈2017-2018中國跨境電商市場研究報告〉,2014年至2017年間,中國跨境電商整體交易規模以平均每年30%的增幅快速上漲,2017年達到7.6兆元人民幣,2018年預計將增至9兆元人民幣。

在《電子商務法》推行前,原籍上海的香港商人John(化名),因看好中國跨境電商業,投資3千萬元人民幣,2年前和日本朋友在上海合資開設跨境電商業務,主要在各大學推銷美妝等購物網站,月營業額達數百萬。但沒想到才營運幾個月,上海就以「稅務違規」為由,封掉其公司的支付帳戶,幾千萬貨物被凍結,日本朋友更疑被扣留,至今仍失蹤。

John透過多個管道疏通,但一直沒解凍,當局的解釋是中外合資不能在中國經營零售業務,包括電商。但John質疑,如果不讓經營的話,為何當初工商局批出其公司執照?他坦言:「中共政策朝令夕改,而且是人治,非法治,現在經濟不是更開放,而是倒退。」他預期中美貿易戰,中國經濟倒退,中共之後會拿民企、富商開刀,未來跨境電商經營更見困難,唯有考慮轉行。

政策欠透明 港網商會:難評估影響

香港網商會副會長張群稱,因為新法如何實施和落實還不清楚,目前還未知道對香港電商業的具體影響,但相信新法對中國電商影響較大,「他們需要納稅,以及提交產品的發票和源頭。」不過,他坦言現在跨境電商都在觀望,「最近我已減少訂1/3貨,因為要看看新政策的具體落實情況。」

據悉,由於《電商法》對澳洲奶業、維他命等企業也造成影響,澳洲政府等正遊說中共當局推遲實行相關法律。雖然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中共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司長騫芳莉表示,商務部正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完善跨境零售進口相關政策,以及過渡期後的一些監管方案,被視為新法可能延期的一個訊號,但由於中共政策不透明,未見正式條文公布,無論是民間還是海外業界都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