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王健專覽】Fake News v.s. Post Truth偽新聞與後真實

公眾媒體和市民團體為確認消息之真偽,群起發動追求真相之運動,對紛擾的真假新聞進行釐清之動作。(123RF)
公眾媒體和市民團體為確認消息之真偽,群起發動追求真相之運動,對紛擾的真假新聞進行釐清之動作。(123RF)

文/王健(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創會理事長、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第十屆理事長)
在21世紀前半,為了創造並實現民主主義之社會型態,在日本國家憲法21條中保障言論自由之權利(freedom of speech),不僅包含言論,還包括文字、影像、藝術作品等廣大之概念。所謂「出版自由,播放自由」等個人在公眾之場合皆擁有自由表現之權利,正因為如此成了「偽新聞」(fake news)及「後真實」(脫現實,post truth)之溫床。

個人基於自我的信仰及感情對事論之氛圍提出批判,由對政治、政策提供話語權,根據歷史會成為社會主要媒體之軸心,大都以事務之人、事、時、地、物為重要之依據。但最近的變化卻不然,例如:英國之脫歐事件,頗多事實尚未成形,但言論先行。這其中以2010年後大量智慧型手機及SNS(社交網路)急速普及的結果,操弄了一般社會現狀,往往成了「假新聞」,尤其正如「Post modern」(後現代主義)之思維一樣,是屬極左派之思想,脫離現實。一般保守主義者站在守護真實的立場,往往出手反對,成了現今社會的特殊現象。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時期,川普總統候選人表明羅馬主教充分支持川普之訊息,同時表示,民主黨柯林頓接受恐怖組織支援等子虛烏有之情報,並透過推特、FB之介入廣布於大眾,此舉事後有報導的確造成影響投票之結果。

川普在候選期間對於其批判之報導,一概以「假新聞」視之,此舉受到大多數媒體強烈之非難,然而反促成了他的高人氣。一般之公眾媒體和市民團體為確認消息之真偽,群起發動追求真相之運動,對有關之情報及新聞有關鍵性作用之SNS等機構扮演公眾平臺,對紛擾的真假新聞進行釐清之動作。

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當時川普在候選期間一直強調日本與韓國必須依靠自己守護,對北約等國則認為是過時的組織,但川普在就任後方向大改,恢復傳統國際主義的思維,認同同盟關係之政策,對於通商之政策則脫離「環太平洋經濟協定」(TPP),其目的為重回1940~1941年美國參戰加入後,為世界保障安全及通商秩序盡心盡力,做了很大的犧牲。此次為競選總統席位打出「美國第一」(AMERICA FIRST)之口號,擺脫以往之桎梏,一時匯集了美國的人心,打敗了對手獲致全勝。他的手段是先打擊批判他的人,在公眾的場合對著在場的記者及報導群,直指他們的言論是不可信任,報導的機構都非正直,是世界上最不可靠的一群人云云,使聽眾們聽了之後拍手喝采,在他就任前、就任後一貫表現對媒體的不信任感,認為這世界充滿了太多的假新聞。依據美國媒體的生態和政治沒太多的分別,仍以民主黨和共和黨為兩大派系,分為自由派和保守派,涇渭分明,最近又多出「不法移民」之議題,使媒體界陷入一片混亂,令人難解。◇

王健專覽
王健老師以術科第一名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又負笈日本東京造形大學深造。 (1) 全國麥克筆第一名師.亞洲第一麥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