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電影情報

《私人戰爭》影評:勇敢女記者的不朽傳奇

《私人戰爭》劇照。(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私人戰爭》劇照。(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文/蔡宜霖
在所有的媒體從業人員中,戰地記者毫無疑問是其中最辛苦、最高風險的職位,多虧了他們的奉獻,人們才能獲得第一手的戰地資訊。取材自真人真事的電影《私人戰爭》(A Private War),便是以此為主題的作品,也讓人有機會有了解一位傳奇記者的一生與貢獻,是部上乘的傳記類作品。

女主角瑪麗‧科爾文(Marie Colvin)是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國際新聞記者,相當有冒險精神的她,總是勇往直前的奔赴世界各地陷入戰亂的地區,挖掘第一手的報導。某次她在陷入內戰中的斯里蘭卡進行採訪時,不幸受到戰火波及,導致瑪麗瞎了左眼,但殘疾並未動搖她的鬥志,仍十分積極地履行戰地記者的職責,帶來不少價值極高的報導。

《私人戰爭》劇照。《私人戰爭》劇照。(采昌國際多媒體提供)

故事不再聚焦單一事件

以媒體為題材的電影固然不少,不過這類作品多半以新聞事件為切入點,如神父的戀童癖惡行、美國政府掩蓋越戰實情等,《私人戰爭》最大的不同在於,故事不再聚焦於單一事件本身,而是以一位記者的人生為主幹,近年來所發生的各個戰亂則成了樹枝,看待故事的角度顯得較為不同,與其他新聞題材的電影相比,自然有了獨特之處。

本片最大的價值在於,讓觀眾有機會深刻體會戰地記者的工作實況。需要與武裝士兵一起行動自不在話下,跑新聞的過程更宛如一場又一場的冒險,如有時得隱瞞真實身分,和當地民兵周旋;有時更是直接承受戰火的洗禮,得在槍林彈雨中搏命前進。緊張刺激的程度,自然比一般的新聞題材電影要來的深刻、寫實,對觀眾們來說,是個足以拓展視野的觀影體驗。

不過《私人戰爭》畢竟不是戰爭片,因此「戰火」這項元素主要是以舞台背景的方式呈現在電影中,觀眾們雖可以不時感受到子彈、砲彈從身邊飛過的刺激,但電影本身不會被帶往兩軍戰鬥的面向。故事仍得以充分聚焦在記者的實地採訪上,這部分的情及固然不如戰爭片的戲碼來的酷炫、有張力,但導演仍透過災情、災民悲情故事的感染力,確保了電影的觀賞性。

在片中,瑪麗的足跡遍布了世界各地,包含了斯里蘭卡、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等處,雖然不是每個地方都能得到夠多的篇幅來闡述,不過節奏的把握仍稱得上適中,不會讓人感到走馬看花。在各個戰地採訪之間,自然也穿插了女主角的私人生活,此類情節也處理的毫不累贅,除了可以為電影適時舒緩氣氛外,也不會讓電影觀賞性變的起伏不定。

瑪麗在伊拉克採訪的過程中,也與一位攝影師保羅結下緣分,兩人成了一起在各大戰區患難與共的摯友。電影對於兩人友誼的刻畫,不會訴諸過於直接的情感表達,雖然在友情的詮釋上顯得較為含蓄、火花較弱,但也成功避免過於煽情的缺點,整體而言仍是項合格的友誼塑造。

女主角的記者生涯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總是一無所懼、知難而進的精神,所展現出來的毅力與膽識,可說是讓許多男性都相形失色。過人的勇氣除了成為瑪麗擔任戰地記者的本錢外,在與受訪者交鋒的過程也得到充分展現。片中她有幸得到採訪利比亞獨裁者格達費的機會,瑪麗的提問可說是火花四射、幾乎句句針針見血,絲毫不擔心這位暴君是否會對自己不利,這段採訪也成了本片最具觀賞性的一場對手戲,雖然篇幅較短,但含金量十足。

展現職業完整面向 故事厚度有保證

《私人戰爭》除了聚焦在戰地記者的工作情形,也展現了這項職業的不同面向。如總是遠赴世界各地,自然對經營家庭、婚姻帶來負面影響;電影也呈現了新聞業中,編採雙方有時會有的矛盾,瑪麗固然很專業,對於新聞價值相當敏感,但也常忽視了內勤編輯的立場,雖然是王牌國際記者,卻同時也是個令同事頭疼的人物。這些面向,也讓觀眾得以對戰地記者這項行業有了更全面的認識,讓故事的厚度有了基本保證。

片中,瑪麗因戰火導致一眼殘疾的經歷,也讓她面臨創傷症候群的困擾,這部分情節相當考驗演技,羅莎蒙‧派克(Rosamund Pike)的表現也沒有讓人失望,展現了實力派女星的專業水準,能否憑藉本片的出色表現,一舉問鼎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相信也會成為令人期待的話題。

瑪麗總是勇往直前的表現,也連帶影響了她的命運,可算是「性格決定命運」的典型例子,雖然令人不勝唏噓,但她記者生涯所帶來的貢獻也讓人不得不佩服,職業生涯末期,仍奉上了揭穿敘利亞獨裁者阿薩德殘殺平民的成績單,可說是無虧王牌記者的金字招牌。相信憑藉《私人戰爭》對她一生的精采呈現,絕對能讓人們對戰地記者這項職業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