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敬字惜福

桃園龍潭三級古蹟聖蹟亭是台灣現存規模最大的惜字亭,建於清光緒元年。(Outlookxp/Wikimedia Commons)
桃園龍潭三級古蹟聖蹟亭是台灣現存規模最大的惜字亭,建於清光緒元年。(Outlookxp/Wikimedia Commons)

文/張卉中
民前出生的父親是讀書人,對字非常尊敬,絕不會將字紙踩於腳下,也不隨便扔棄,而是恭敬地擇日將它焚化為灰燼。耳濡目染下,對於刻在人行道地磚上的字,我惟恐踐踏而對其失敬。

倉頡造字,承載著中華五千年文化承先啟後的使命,每個字都有其靈性與智慧。自宋代以來,作為焚燒字紙的「惜字塔」,廣建於寺廟、書院、路旁等公共空間或私家宅院內。桃園龍潭三級古蹟聖蹟亭是台灣現存規模最大的惜字亭,建於清光緒元年。

明朝周楫《西湖二集》記載了因惜字而翻轉命運的故事。宋孝宗時,資州人趙雄是個老實人,但資性愚魯,雖發憤讀書,卻長進有限。聽說某人因敬重字紙積了陰德,孔老夫子託夢,果真喜獲麟兒,及長並光耀門楣,趙雄領悟了自己的困頓緣自前生不惜字紙之故,於是發心敬重字紙。

果然,本與功名利祿無緣的趙雄,每參加科舉考試,在神差鬼使及文昌帝君護祐下,原屬資優者的成果竟陰錯陽差地都移轉到他身上,因而每試必中金榜,成為科考中的奇葩。雖然他依然是個飽受嘲諷仍善待他人的老實人趙痴,由於孝宗皇帝賞識而官運亨通,由縣尉、西蜀太守、節憲使,高升至宰相。

身為宰相,咫尺天顏,多麼光宗耀祖,卻因胸中無物,趙雄頗為惶恐。然而每逢皇帝垂問前,總在夢昧之際甚或當下,就福至心靈,不僅預獲先兆,解答一併浮現,因而應對得體,從而受皇上厚賞,安安穩穩當了十二年太平宰相。

敬字能改運,漢字本身也能開啟人的智慧,我意外地見證了一例。

父親的長孫阿華出生於美國,一年級上學期課業落後,正好他爸爸下學期要回台講學,他就隨行並寄讀於附近國小,預定學期結束後返美重讀一年級。對阿華而言,背著書包上學是個很新奇的體驗,練習寫中國字更是好玩。筆劃多一點的字,他得跨用寫字簿的四格,開開心心地一筆一筆地畫,就這樣他認得了一些中國字,同時也學會了應用。

短短三個月後,阿華回到美國,經測試,竟然可以直升二年級。真不可思議!阿華分別在美國和台灣就讀一年級上下學期,不但未被語言及課業內容的巨大差異所困,反而腦子開了竅似的,超越原來的學習障礙。此後阿華的升學一路順遂,醫學院畢業後成為小兒科醫師。顯然,漢字背後的內涵開啟了阿華的智慧。

珍惜漢字所承載的中華文化,發揚古人敬字惜福、敬天重德的傳統,由此所散發的正面能量必能提升人的素質,淨化當今價值觀錯亂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