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 中國鏡

陸改地名潮 分析:文化滅絕

【記者李淨/綜合報導】中共當局近期展開改地名運動,藉此提升所謂的「文化自信」。其中海南有84個地名被稱崇洋媚外等原因被要求改名。這不是中共第一次進行改地名運動,在此之前因政治需要等原因,已有5次大範圍更改地名。

據中共海南官方發布的清單,被列上清單的84個地名中,維多利亞花園、奧林匹克花園等被指崇洋媚外;帝王花園小區、皇家騎士酒店等被指怪異難懂;中央海景大道商業街、釣魚台別墅等被指刻意誇大。

海南省民政廳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證實,這是全國性行動,由中共民政部、中共公安部等六部門聯合發文。該工作人員還稱,現在要求「文化自信」,在中國的領土上叫這些洋地名傷民族感情。

之前,廣州、西安等地也發布了一批要求改地名的名單。改地名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任何一個地名的更改都會產生巨大成本。2010年底「襄樊」更名為「襄陽」,即有學者預估「修改各種地圖、公章、證件、招牌等」行政成本將至少達1億元人民幣。

此次被海南列入「黑名單」的深圳市維也納國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則在6月18日發布聲明,稱其品牌已經在商標局註冊,為合法經營使用的品牌名。此外,該公司已經向海南省民政廳提出異議。

上述消息引發輿論關注和熱議。有網民表示:「典型的無腦官員靠意識形態搞表面政績。」

傳統的地名被取消

此次中共修改地名的原因是提升所謂的「文化自信」,而中共近70年已進行的5次全國範圍的改名運動中,很多中國傳統的地名被取消。

例如1951年第一次大改地名運動中,一些帶有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力字眼的地名被換掉。如歸綏更名為呼和浩特、迪化更名為烏魯木齊、景化縣更名為呼圖壁縣、懋功縣更名為小金縣、鎮南關更名為睦南關等。

雲南宣威縣,當時被認為有「宣揚大漢天威」之意,遂被更名為榕峰縣;但是,宣威縣的前身是雍正五年(1727年)所設宣威州,已沿革200餘年。至1959年,因「榕峰火腿」海外出口不利,榕峰縣才又改回了宣威縣。

自80年代末的改名潮,一批中國傳統的地名繼續被更改,1987年徽州地區更名為黃山市,抹煞了「徽州文化」的存在;2001年,江蘇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而當地此前本就有一縣級淮安市。河北完縣,1993年更名為順平;遼寧鐵法市,名更改「調兵山市」。

此外,當年改名潮中,還出現了大量「崇洋媚外」地名。如,雲南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2001年)。

網民還盤點大量被改掉的傳統地名:傳統地名「應城」變成了「平頂山」;傳統地名「懷州」現在叫「焦作」;傳統地名「汝南」現在叫駐馬店;傳統的琅琊變成臨沂,呂布的故鄉九原變成包頭,趙雲的故鄉常山變成石家莊,張飛的故鄉幽州變成保定等。

中共之前歷次的改地名潮,是系統地破壞傳統文化的手段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地名的胡改亂換,最後連國人自己都說不明白了,豈不等於文化滅絕?「地名」既是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歷史傳承的重要標記,離開了這些標記,對歷史、文化的認知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傳統地名的消失,不僅造成文化傳承的困難,讓後代無法讀懂歷史,而且造成大量歷史資訊的丟失。

有分析認為,中共第六次改地名,以提升「文化自信」為名義,是因其共產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失敗,不得不再拿被其毀掉的傳統文化來給自己裝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