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一顆真心 化解瀕臨破碎的家庭

聶蘭女士近照。(攝影/全景林)
聶蘭女士近照。(攝影/全景林)

文/記者安景
2010年1月1日,聶蘭離開中國,踏上了韓國的土地。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坐在先生身邊的她向車窗外望去,天空中飄散的雪花,似乎預示著全新生活的美好。但生活,總是事與願違。

聶蘭初來韓國時,家中經濟條件十分優渥,可好景不長,家裡的存款被人席捲一空,經濟一下子緊張起來,可誰知,屋漏偏逢連夜雨,從事會計師工作的先生在這緊要關頭突然失去了工作,一家人因而也失去了唯一的經濟來源。

聶蘭回憶道,「那時我先生非常頹廢,每天沉迷在電子遊戲裡,長達6年沒出去工作,他和社會脫節了,對外界有強烈的恐懼感,做什麼事情必須拉著我,導致我的壓力也很大,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下去,也看不到未來……」

從衣食無憂到一無所有,又寄宿在小姑子家,冬天沒暖氣,夏天又不透風,寄人籬下的生活令她苦不堪言,巨大的落差讓她無所適從,勸不動丈夫,更不能指望年邁體弱且患有老年失智症的婆婆,孩子幼小,這日子怎麼過啊?

守住善良,走出困境

聶蘭帶著年僅3歲的兒子離開家,開始了獨立的打拚生活。

「我靠閒餘時間做一點小生意維持家用,當時只夠我和兒子兩個人用,生活非常拮据,一分錢要掰兩半花,導致我那時對先生怨氣很大,婚姻幾乎處於名存實亡的狀態。」

雖然面臨巨大的生活危機,但當聶蘭看到先生難以面對社會的無助,她心中不免生出憐憫,良久思考後,她主動結束了兩地分居的狀態,帶著兒子回到了韓國全州的家。

往事如煙,聶蘭娓娓道來,「我當時看到先生特別可憐,就覺得『不能再依賴他了』,既然他無法撐起這個家,那我來。」

即使在最艱難的情況下,聶蘭也從未生過離開先生的念頭。她說,「我自始至終,都沒有想過離婚,是因為法輪功師父告訴過我們,修煉的人要善良,要遵循傳統,遇事要先替別人著想。如果沒走入修煉,可能連活著的信心都沒有了,根本堅持不到現在。」

回家以後的聶蘭,盡量體諒先生,照顧患有痴呆症的婆婆,之後家裡的環境很快發生了改變。先生的工作重新走上了正軌,對聶蘭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以前我先生出手闊綽,親戚朋友結婚的時候,禮金都給幾十萬、上百萬,可我們落難的時候向他們借錢,卻都找託詞不願借。後來我們的經濟狀況變好了以後,那些人又主動和我們聯繫,我先生就說,這些人都不可靠,只有不離不棄的太太是非常可靠的。」

人隨念動,境隨心轉

韓國的婆婆在家中充當一家之主的角色,聶蘭患有老年失智症的婆婆也不例外。

「以前我做什麼我婆婆就不吃什麼,整天躺在沙發上什麼都不做,還指手畫腳。我對她有諸多抱怨。我察覺到這是自己的私心在作祟,於是決定去掉它,時時刻刻先為他人著想。」

人隨念動,境隨心轉,當她改變了自己的想法,用真誠的心態去照顧婆婆的時候,婆婆的轉變讓聶蘭受寵若驚。「她一回家就刷碗、倒垃圾。有的時候出去買些紫菜包飯,回來後拿盤子擺好,麵包也擺上幾個給我端過來,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的事情。」

不僅婆婆對待聶蘭的態度讓她既驚訝又欣慰,令她更為驚喜的是婆婆的失智症有了很大的好轉。

「以前婆婆沒有錢的概念,記不清帳目,但最近我有一次沒帶現金,向她借了2萬塊韓幣,她記得清清楚楚,回來之後還問我要,能記住事了。」聶蘭笑著說。

小姑子的婚禮上,婆婆燙了髮,化了妝,穿著漂亮的韓服,精神狀態很好,平時不常走動的親戚知道她患有老年失智症,看到她的樣子都很吃驚,圍過來問她怎麼這麼精神,她說:「兒媳婦對我很好,對我很好。」從此,親戚們都對這位中國媳婦聶蘭刮目相看。

小姑子比聶蘭大6、7歲,但在韓國,出於輩分上的差別,對嫂子說話時應使用敬語,但聶蘭的小姑子自見面起,很少和她說話,即使開口也不說敬語。

聶蘭的心放得很淡,「我也不在意這些,就做好我在這個家中的角色。有一天,小姑子帶人突然拜訪我們家,雖然很意外,但我還是決定包一頓她最喜歡吃的餃子,邊包邊煮,出鍋後一次次端給他們,他們吃了一百多個,我和兒子就在一旁等著,等他們走後把剩下的吃了。」

小姑子本來不願成家,但聶蘭在家裡的言行帶給她不小的觸動,讓她感受到了擁有家庭的踏實和溫馨,決定走入婚姻。

就這樣,善念化解了怨氣,讓心靈變得純淨。聶蘭欣慰地說,「小姑子現在不僅開始對我用敬語說話,而且以往十分吝嗇的她還總給我們家送泡菜,今年更是主動提出由她出錢帶老人去美國旅遊,變得很孝順了。」◇

善念化解了怨氣,讓心靈變得純淨。(123RF)善念化解了怨氣,讓心靈變得純淨。(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