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中國

彭博:陸債務違約風險恐外溢

中國約有四分之一的美元計價債券將於2020年到期,規模高達2,011億美元,隨著發行人頻頻傳出無法償債的消息,其境外債券也受到震盪,投資人開始拋售這些不良債券。(Getty Images)
中國約有四分之一的美元計價債券將於2020年到期,規模高達2,011億美元,隨著發行人頻頻傳出無法償債的消息,其境外債券也受到震盪,投資人開始拋售這些不良債券。(Getty Images)

【記者周慧心、張玉潔/綜合報導】中國境內企業頻頻出現債務違約,引發國際關注。據彭博報導,中國在岸和離岸債券市場之間的緊密聯繫,恐因交叉違約 導致境內違約蔓延至海外。

彭博12月11日報導稱,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和流動性收緊,實力最弱的企業正面臨還款困難。儘管目前中國債務違約主要仍集中在境內人民幣債券,但隨著境內債務違約風險的攀升,持有以美元計價的境外債券投資人,也開始擔憂境外債券有違約風險。

中國約有四分之一的美元計價債券,將於2020年到期,規模高達2,011億美元,隨著發行人頻頻傳出無法償債的消息,其境外債券也受到震盪,投資人開始拋售這些不良債券。

報導說,亞洲的垃圾債券(其中多數來自中國發行方),上週遭遇了8月以來最大虧損,原因是境內債券一系列的違約。據彭博統計,中國今年僅11月以來就至少有15件公司債務違約,導致今年總違約金額攀升至 1,204 億人民幣,逼近去年創下的最高紀錄1,219億人民幣。

高級信貸分析師馮志偉(音:Zhi Wei Feng)表示,投資人曾認為中共政府會給予救援,但隨著國企「天津物產集團」傳出違約問題,投資人對政府也失去了信心。

標普全球(S&P Global)首席中國公司評級專家李國宜(Christopher Lee)表示,如果更多中國境內債券發行人出現償債壓力,這種壓力一定會蔓延至境外債券市場。

外媒:缺少吸引力
人民幣國際化陷停滯

《華爾街日報》12月11日也報導,人民幣國際化一度被媒體廣泛報導,但後續報導很少,給人的印象是人民幣國際化在持續進展中,但實際情況是,許多措施都陷入停滯狀態,或者半途而廢。

文章列出相關數據,美元在外匯市場的交易總額是美國進出口總額的273倍,日元是160倍,歐元接近40倍,而人民幣的這一比例僅為14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巴西和印度在進行貨幣結算方面的多樣性也大過中國。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引述分析表示,在中國市場,資本帳戶基本封閉,投機性強,這是人民幣沒有吸引力的原因。如果這些得不到改變,人們就會懷疑有關人民幣國際化的宣傳,人民幣國際化也不會有實質進展。

國際清算銀行今年9月份的數據顯示,在國際貨幣交易中,美元所占份額依然最高,為88%,歐元和日元分別為32%和17%,人民幣只有4.3%。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副主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曾對美國之音表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緩慢,一方面中國經濟放緩、生產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幣貶值令投資者不願使用人民幣,另外中共控制人民幣流動,為防止資本外流收緊了投資和兌換人民幣的渠道。

Modern Diplomacy網站12月11日發表分析文章表示,從中國國內情況來看,人民幣快速國際化的一大障礙是中國激增的債務問題,尤其是房地產領域,還有影子銀行規模擴大,以及大型和小型企業存在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