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台中

淬鍊與等待 「台中工藝師獎」出爐

台中市「第二屆台中市工藝師」出爐,30日頒獎表揚。(記者黃玉燕/攝影)
台中市「第二屆台中市工藝師」出爐,30日頒獎表揚。(記者黃玉燕/攝影)

【記者黃玉燕/台中報導】工藝扎根!台中市「第二屆台中市工藝師」出爐,由編織工藝師余美玲、陶瓷工藝師黃吉正及漆藝工藝師陳永興獲獎,每人可獲獎金25萬元,並駐館推廣工藝。賽德克族人余美玲傳承發揚原民織品藝術,創作成功與精品市場接軌;黃吉正用火淬鍊水與土,陶瓷創作彷彿有了生命;而漆藝是一種等待的藝術,陳永興用耐心與毅力,讓一塊塊漂流木、化腐朽為神奇。

「台中市工藝師」是由「大墩工藝師」轉型而成,每2年舉辦1次,遴選優秀工藝人才。市長盧秀燕表示,獎座特別委由雕塑家黃映蒲設計,底座邀請書法名家蕭世瓊題字;「台中市工藝師」是由政府認證的大師級獎項,盼傳承在地工藝,讓更多人看見台中工藝文化。

編織工藝師余美玲傳承原民編織技藝,帶領多位族人一同發揚原住民織品藝術。編織工藝師余美玲傳承原民編織技藝,帶領多位族人一同發揚原住民織品藝術。(記者黃玉燕/攝影)

編織工藝師余美玲傳承原民編織技藝,帶領多位族人一同發揚原住民織品藝術。作品「族群融合」依循賽德克族菱形「祖靈之眼」的構想,編織出菱形圖案,象徵庇佑精神的延續。一經一緯的挑織技法,成功與精品市場接軌,等待更多識貨者下定。

黃吉正為2009年的大墩工藝師,他將情感轉化為容器,跳脫傳統器皿框架,探索器形裡外空間的變化;以傳統工藝為基礎,加入現代工法,包容西方藝術思想形式,打造陶藝新風貌。

黃吉正以傳統工藝為基礎,加入現代工法,包容西方藝術思想形式,打造陶藝新風貌。黃吉正以傳統工藝為基礎,加入現代工法,包容西方藝術思想形式,打造陶藝新風貌。(記者黃玉燕/攝影)

陳永興的「枯山水」,以枯山水庭園觀點出發,將漂流木與邊材組合,彷彿理性與感性的對話。他說,漆藝是一種等待的藝術,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時間的積累,才能孕育一件作品。

陳永興說,漆藝是一種等待的藝術,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時間的積累,才能孕育一件作品。陳永興說,漆藝是一種等待的藝術,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時間的積累,才能孕育一件作品。(記者黃玉燕/攝影)

文化局表示,「台中市工藝師」申請資格為設籍台中市5年以上,致力於工藝傳承、保存、發展及創新,具重大貢獻或優良具體事實的工藝創作者。申請類別包括陶瓷、玻璃、金屬、漆、玉石、纖維及其他符合工藝創作所需的媒材項目,通過審查,提供駐館機會及獎金25萬元。

黃吉正、陳永興將於109年進駐港區藝術中心進行研發創作、美學講座、研習班及DIY課程體驗;余美玲將於110年近駐台中纖維工藝博物館,舉辦編織技藝培訓課程、工作坊及創作展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