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海漫遊

歐洲視野下的中國風景(上)

華鐸(Jean Antoine Watteau)畫作《駛向西堤島》(Pèlerinage à l'île de Cythère)。(維基百科)
華鐸(Jean Antoine Watteau)畫作《駛向西堤島》(Pèlerinage à l'île de Cythère)。(維基百科)

文/柳笛
東方與西方,人類文明演繹出的兩個世界,千百年來總是發生著絲絲縷縷的聯繫。而東方的古代中國,在歷史上曾經作為萬國來朝的世界中心,一直是讓人神往的國度。

在古老的歐洲人心中,遙遠的東方有一座神州大陸、中心之國。她富足、祥和,擁有人類語言所能描繪的一切美好的特質。從絲綢之路的貿易往來,到教士、航海家的冒險之旅,東方世界的商品與傳說一路西行,為歐洲文明注入璀璨的光輝,更變成王室貴族至市井細民爭相追逐的國際風尚。

這是歐洲17~18世紀掀起的一股文化旋風。歷經光陰流轉,它於19世紀逐漸淡去,卻化作西方藝術設計領域的學術名詞——「中國風」(又稱「中國熱」,Chinoiserie)而永恆存在。

中國絲~賽里斯的奇幻想像

西方世界對於中國的第一次文化記憶是「絲」。早在希臘時代,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歷史》中便記錄了絲綢。那時流傳著一個傳說,東方世界有一個產絲的地方,希臘人根據「絲」或「綺」的發音,稱那裡為「賽里斯」(Seres)。

兩千多年前,並立於亞歐大陸兩端的漢朝與古羅馬,分別代表著東西方的早期文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繅絲的國家,漢朝時通過絲綢之路,將精美的絲綢出口到羅馬,成為當時貴族最貴重典雅的時裝。西方先民終於知曉,那個賽里斯就在漢朝。

就在他們驚豔於絲綢薄如蟬翼、輕若煙霧的品質時,駱駝上的商貿隊也隱約帶來了神祕傳說。古羅馬學者普林尼的《自然史》認為,絲綢是賽里斯人從森林中的羊毛樹上採下纖細的羊毛,以特殊方法紡織而成。

而另一位馬爾塞林在《事業》中把賽里斯描述為富庶、繁榮的世外桃源:賽里斯國氣候溫和,有益健康,城市大而富饒,人們生活在「最大的安寧」中,並與世隔絕。西元3、4世紀,羅馬帝國受到北方異族的侵擾,盛極而衰,賽里斯國成了歐洲人嚮往並讚美的完美世界。

人神共存的時代,人類總把最好的物品敬獻給神靈,正如遠古的歐洲人為奉祀的神披上了絲綢紗衣。在今天,無論是帕德嫩神廟的女神像,還是那不勒斯博物館裡酒神女祭司的畫像,我們看到的這些藝術珍品,皆身著絲綢服飾,輕柔飄逸、風度翩翩的儀態,傳達著古代西方對中國最初的憧憬與認知。

未知國度~遊記裡的大汗國

西元7、8世紀,絲綢之路的消亡阻絕了東西方的交流,至13世紀才出現轉機。成吉思汗的子孫創立的元朝,將中國打造成跨越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也使得東西方的交流再次興盛。

東遊的商旅們,用華麗而誇張的辭藻,記錄下在中國的所見所聞,將那個虛幻縹緲的賽里斯,構築成更為璀璨輝煌的「契丹」(Cathay)。第一個真正在中國生活並留下文字的,正是來自義大利的商人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遊記》抄本,第123~124章節。(維基百科)《馬可.波羅遊記》抄本,第123~124章節。(維基百科)

沿著絲綢之路,波羅家族走進中原,並於1275年覲見元世祖忽必烈,並為元朝宮廷服務17年。《馬可.波羅遊記》這本書讓中國第一次走進歐洲人的視野。在馬可.波羅的筆下,契丹國的城市商業發達,百姓生活富足, 堪稱人間天堂。

或許這部遊記描述的景象,大大超出歐洲人的認知,始終被視作虛構文學。馬可‧波羅之後,傳教士鄂多立克的遊記、虛構的《約翰.曼德維爾爵士遊記》,更在歐洲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一個富甲天下的東方大國。這些夢幻般的文字,喚起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求知與渴望。

大航海時代~藝術精品飄向歐洲

15世紀大航海時代,葡萄牙的探險家達伽馬於1497年第一次到達印度,開闢東方航線。之後,葡萄牙的船隊在中國南部的海面上逡巡徘徊。

此時的中國正處於實行海禁的明王朝,葡萄牙人幾番努力也只能在廣州、澳門等有限的港口城市進行貿易,但這並不妨礙中國產品源源不斷地流向歐洲。香料、生絲、瓷器、家具、茶葉,這些在中國司空見慣的商品,卻是西方人眼中極具異域風采的奇珍異寶。

伴隨著印度洋的季風,來自荷蘭、英國、法國等國的一隊隊商船駛向東方,踏上夢寐以求的神奇國土,進行季節性大採購,最後滿載而歸。

18世紀耶穌會神父絲質長背心。(維基百科)18世紀耶穌會神父絲質長背心。(維基百科)

在17~18世紀航海貿易的黃金時代,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有緣目睹那些富有藝術價值的中國產品,並迅速改變著他們的審美趣味與生活風尚。

邁森(Meissen)青花洋蔥瓷器系列(blue and white onion series)餐盤。(維基百科)邁森(Meissen)青花洋蔥瓷器系列(blue and white onion series)餐盤。(維基百科)

邁森(Meissen)紅龍系列(red dragon serie)旋槽fluted大餐盤。(維基百科)邁森(Meissen)紅龍系列(red dragon series)旋槽fluted大餐盤。(維基百科)

有學者說:「我們每天吃飯的青花瓷碗提供了中國風景的最初一幕。」歐洲人更以模仿中國為榮,貴族們逐漸養成飲茶的休閒習俗,手工匠人們開始探索瓷器的製作祕訣;在繪畫、器具、建築、園林等藝術設計領域,中國元素更是層出不窮,融入西方生活的每個角落。(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