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人物特寫

「醫生診斷 上帝治療」 榮耀歸為上帝

「五福眼科」診所院長林逸民。(林逸民提供)
「五福眼科」診所院長林逸民。(林逸民提供)

文/記者朱孝貞
五福眼科診所院長、馬偕醫學院董事長林逸民,是良醫網中擁有最多五星級評價的醫生,《TOP1良醫真心話》中眼科代表醫師,不只一般民眾喜歡找他看,蔣彥士、陳履安等知名人士都找他看;更有海外台商從莫斯科搭飛機回到宜蘭羅東,找他看眼睛。他還身兼盲人重建中心董事、大學教授等多種要職。

在熙來攘往的羅東火車站附近,矗立著一間近百年歷史的日式小洋房, 這裡原是1916年日人清野滿正郎開設的「清野病院」,日本戰敗後,林逸民的岳父陳五福買下房子,後改名為「五福眼科」。

醫師世家長大

林逸民在十五歲就喪母,在姊姊耐心照顧下考上台中一中、醫學院,再到美國深造。他印象中父親做生意工作很忙,母親很會料理很會招待客人,還常聽到父親彈風琴幫母親伴奏,「母親歌聲很好,是女高音。」

父親也讀了台北醫專一年,後來覺得家族中都是醫生沒意思就到日本改讀商科。祖父、伯父、叔叔都是醫生,林逸民在醫師世家長大。

小學時就有自己的看法

林逸民小時候的功課並不優秀,成績平平,他說,「中等程度但是考運很好,初中考上台中一中,到美國去接受訓練成績就很優秀。自己是基督徒認為這是上帝的恩典。」

他小的時候勇於提問題,而且對書本上的註解也有他個人的看法,還把自己異於一般人的看法寫在周記上,還因此被記過。

他回憶說,《論語·學而》篇中的一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易樂乎?」他在週記裡寫,「這句話有三種意思,一,本來我隔壁的跟我是好朋友,這樣太孤獨,又來了一位遠方朋友,增加了一個好朋友,我當然快樂。另一種情形,我隔壁的跟我合不來,現在來了一位新朋友跟我合得來,這樣我也會快樂。第三個情形,可能新來的朋友不好,我怎麼會快樂?」因為這樣了被記警告。

另外他對「巧言令色,鮮矣仁!」也有他自己的解讀,他覺得,「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講話要幽默,學生才喜歡聽課才不會打瞌睡。」這樣被記了小過。他還繼續在週記上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太主觀,孔子不喜歡的我們不一定也不喜歡,孔子喜歡的我們也不見得喜歡,結果被記大過。」

視病如親 為醫生基本條件

林逸民於中國醫藥大學畢業後到日本大阪醫科研究「生理學」,後又前往美國深造,在華盛頓大學愛爾敦紀念醫院擔任眼科主任,並於1980年獲得「美國外科學院院士&美國眼科學院院士」(F.A.C.S.)認證,當時一州只提名兩位進行面試。

林逸民剛到美國就提出「白內障是由紫外線引起」的報告,且是第一位將「YAZ雅鉻雷射手術」引進台灣的眼科醫師。 當時他在華盛頓的樹下,抬頭看天空,太陽穿過樹葉就讓他想到愛因斯坦,並且想到,「世界白內障最多的是在赤道附近的伊索比亞、瓜地馬拉等國。於是寫了一篇報告,白內障跟紫外線有關係。」

當時英文都講不好的他,令學校主任另眼相看,主任還請一位很好的教授指導他。他後來當了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實習暨眼科住院及總住院醫師。當美國事業正要開始大步起飛時,岳父生病了,為延續岳父陳五福的心願,林逸民放下美國的一切,於民國81年從美返台。他覺得哪裡需要他就到哪裡服務,名與利並不是醫師的目標。能回到祖國貢獻所學,也是他的榮幸。

醫生的遠大抱負

林逸民覺得,「醫師就是為人類服務、為別人奉獻,要為需要與貧窮的人發言,要做公益,講話有正義。」他對台北醫學院、台大醫學院、長庚醫學院、台中中國醫藥大學的學生勉勵,「一般人的共同價值觀念:一同情心,二有正直的品格,三要有堅忍的耐力去做事,四要有犧牲的精神。而醫師要有七個H的精神。」

林逸民覺得,「醫師就是為人類服務、為別人奉獻,要為需要與貧窮的人發言,要做公益,講話有正義。」(林逸民提供)林逸民覺得,「醫師就是為人類服務、為別人奉獻,要為需要與貧窮的人發言,要做公益,講話有正義。」(林逸民提供)

第一是誠實(Honest),醫師並不是萬能,也會碰到無法醫治的病,要誠實的告訴患者、家屬,並誠懇的推薦更高明的醫生給家屬,為的是不耽誤病人醫治的時間。

第二是和睦(Harmony),無論是在學校或畢業後到醫院,與每個人都要不分彼此和睦相處。另外,跟同事、同學間不要有競爭敵對的態度,即使競爭也是良性的。

第三是幽默感(Humor),輕鬆幽默對自己、患者或家屬都好,醫師態度輕鬆,可以讓患者有信心,積極的面對疾病。他說,「生病是某部分細胞壞了,還有很多好的細胞,患者心裡沒有生病的壓力,可能就真的沒有病。」

第四是心(Heart),將心比心、用心,盡最大努力為病患醫治,將病患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面對。

第五是謙虛恭謹(Humble),林逸民說,「醫生一定要謙虛,要知道醫生診斷、上帝治療,醫師把榮耀歸給上帝,上帝也會恩賜你能力,提升你的醫療技術。」

第六是治療(Heal),醫師竭盡所能,用最恰當、最好的方式來幫患者治療,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視病如親,凡事以病患最好的角度考量行事。

最後一個是希望(Hope),要給病患一個期待,即使知道癌症治不好,身為醫師要幫他延長生命,讓患者在人生終點仍有一絲希望,病不會很痛苦。

做醫師除了熱忱還要有神聖的醫德,他說,「醫德跟愛心是非常重要,醫師對病患要有責任,不可因為到了下班時間就轉交給接班的醫生。病人已經受苦了,換個醫生又要再花時間去摸索,無法快速的減輕患者的痛苦。」所以「為了醫治患者,醫師要願意犧牲自己的時間,甚至是徹夜加班也在所不惜。」

他覺得哪裡需要他就到哪裡服務,名與利並不是醫師的目標。能回到祖國貢獻所學,也是他的榮幸。(林逸民提供)他覺得哪裡需要他就到哪裡服務,名與利並不是醫師的目標。能回到祖國貢獻所學,也是他的榮幸。(林逸民提供)

有名又有利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但是醫生這兩者無法畫上等號。往往名跟利不能成正比,想要有被尊重的好名聲,又想賺很多錢,幾乎是不可能。一位好醫師是要犧牲個人利益。」還要「做一位平凡的好醫生,不要自以為高貴。要當一個好名聲又平易近人的醫生,讓病患敢親近你。」

醫師的社會責任

林逸民認為,醫師不可散布謠言,要保護病人的隱私,不能幫有罪的人做偽證。他舉例說,「有保險公司找你做偽證,做不真實的病名檢查,醫師絕對不能為了利益去做違法的事。一定要堅守原則才不會被利用做了違背道義的事。一位有高醫德的醫師,才能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醫師的責任是幫助那些需要你幫助的(弱勢),堅守道義給病人希望,而不是為了一己私利,這樣醫師必能獲得敬重。」

醫生有什麼特質?
怎樣的孩子適合當醫師?

特別請林逸民為家長說明,從哪些小地方可以看出孩子是否適合當醫生,「從小很有責任感、誠實,即使做清潔工作都會把它做得很好。幫忙買東西也會正確歸還找回的零錢。醫生需要是正直的人、有熱誠做對的事情。」

等到長大後就要看他的價值觀,「醫生要花很多時間研究、照顧病患,常常無法兼顧家庭生活。又常常工作時間比別人長,獲得的有時卻比別人少。而且就讀醫學,幾乎要比別人多辛苦16年才能有所成就。」如果能夠「常常超時工作無法正常下班,但是心裡卻沒有抱怨,還要甘之如飴。有犧牲奉獻的精神才能勝任醫師一職。」

他說首先要有興趣當醫生,被父母勉強的不會是一個好醫生。不是生長在醫生世家,要培養當醫生的興趣比較困難。若孩子從小對生物學科有興趣,是讀醫學的第一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