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天文新知

研究:外來種銀合歡 恐增恙蟲病感染風險

台師大、衛福部疾管署研究團隊發現,澎湖外來種植物銀合歡,提供病媒恙蟲適合的生存環境,恐增高罹患恙蟲病風險。(台師大提供)
台師大、衛福部疾管署研究團隊發現,澎湖外來種植物銀合歡,提供病媒恙蟲適合的生存環境,恐增高罹患恙蟲病風險。(台師大提供)

【記者徐翠玲/台北報導】外來種植物除了會阻礙原生植物生長,也可能成為致病病媒生物的溫床。台灣師範大學與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組成研究團隊發現,澎湖外來種銀合歡,提供病媒恙蟲相當適合的生存環境,且在銀合歡林、農地、住家附近,恙蟲感染恙蟲病的感染率也最高。研究成果近期已刊載於《公共科學圖書館:被忽視的熱帶疾病期刊》(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台師大指出,銀合歡原產中美洲,能夠適應乾、熱且貧瘠的土壤,大量出現在台灣許多廢耕地,除了恆春半島外,澎湖也是銀合歡入侵非常嚴重的地區。澎湖從1970年代台灣進入工業化時代後,廢耕地開始大量出現。調查顯示,澎湖高達75%的農田處於廢耕狀態,且絕大多數被銀合歡占據,密度可達每公頃3萬至5萬棵,加上每平方公尺土壤中可含2千顆種子,若要根除銀合歡相當困難。

台師大表示,恙蟲病是一種普遍出現在台灣花東及離島地區的立克次體疾病,台灣每年約有300至500個病例。恙蟲病在過去抗生素未發明前,死亡率可達40%,今若及早確診,致死率通常低於1%。近年來,澎湖縣的恙蟲病病例相當多,且多出現在廢耕地相當多的湖西鄉。

由台師大生科學院副教授郭奇芊、疾管署王錫杰博士組成研究團隊,比較澎湖縣湖西鄉銀合歡林地、還在耕作的農地、住家附近棲地,恙蟲的數量和感染恙蟲病立克次體的感染率,結果發現,銀合歡林地的恙蟲數量明顯較高,且季節變動較低,顯示銀合歡林地能夠緩衝惡劣氣候對恙蟲的負面影響,恙蟲感染恙蟲病立克次體的感染率,也是在銀合歡林中最高。

研究團隊也發現,銀合歡林中躲藏特別多的小黃腹鼠,這種老鼠除了寄生相當多的恙蟲外,恙蟲也吸食得相當飽。在澎湖最常出現在住家周遭的臭鼩(又稱錢鼠),身上帶的恙蟲種類雖然和小黃腹鼠相同,都是地里恙蟎,但是恙蟲體型卻明顯小許多。臭鼩具有類似吸塵器的功能,可以吸引許多恙蟲寄生,但恙蟲寄生後卻無法繁殖,此時臭鼩的出現反而能降低人類被恙蟲叮咬的機會。

研究團隊表示,外來種植物除了如一般大眾所認知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外,透過影響病媒生物的棲地環境,也有機會影響一般民眾的健康,提醒大家應該更加重視外來種植物入侵可能導致的各方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