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縱橫職場

未來難以預測,所以不做決定?(上)

人的一生面臨很多的選擇,當該選擇的時候要如何做決定?(Fotolia)
人的一生面臨很多的選擇,當該選擇的時候要如何做決定?(Fotolia)

文/金炅祿 譯者:陳采宜
2019年1月1日,我在咖啡廳邊回顧儲存在Google相簿裡的相片,邊寫下簡單的文字,然後為未來10年構想計畫。在整理希望未來能實踐的事情後,我為接下來10年選出的標題是「Farmer's Dream」,也就是農夫的夢想。

當然,我並沒有要成為真正的農夫。農夫按照一定的循環栽種作物。整地、播種、灌溉、除草、收割、加工、販賣,然後再次進行整地。

因為不知道洪水或乾旱等自然災害,以及外在環境會有什麼變化,所以雖然再盡心盡力地播種及灌溉,也不能隨心所欲地決定收成物的量和狀態。但是,他們仍然為了應付變化莫測的自然環境;為了創造最好的結果而不斷努力。接下來的10年,我也想和他們一樣。為了達成我想要的目標,我要努力耕耘。

「無法隨心所欲的外在環境以及無能為力的事太多。但是我不會就此屈服,會努力地去解決,然後一直努力到獲得最好的收成物為止。」

這就是將我未來10年取名為「農夫的夢想」的原因。

也許有些人會說,未來不知道世界會變成怎樣,甚至連明天的事都無法預測,有必要訂立10年計畫嗎?但是,所謂的計畫是,畫出今後要往前邁進的地圖。

未來不知會變成什麼樣,有需要制訂計畫嗎?(Fotolia)未來不知會變成什麼樣,有需要制訂計畫嗎?(Fotolia)

長期計畫的目的是,盡可能想像自己在看不見的遙遠未來的樣貌。然後每年、每月、每天透過計畫應付變化,為達成目標往前邁進。如果你問我是否每天都有條理地過生活?坦白說,並非如此。我有懶惰的時候,也有想放棄的時候,還有無法相信我自己的時候。但是,當我動搖的時候,長期計畫能使我重新回到正軌。

我為了做出人生中的重要決定、選擇,持續整理想法,為了整理自己的內心,不斷地提出疑問。並且在可能的範圍內向人們公開。藉由公開,對我所做的決定形成看不見的約束力。這個約束力就是責任,不管我訂立的計畫有多麼美好,如果我不遵守和自己的約定,不對我的言行負責任的話,那個計畫就只是癡心妄想罷了!

很多有選擇困難的人,並不熟悉責任。就連問他「想吃什麼?」也無法做出決定。當然許多人這麼做是基於體貼對方,讓對方選擇想吃的食物。但是也有不少情況是,因為沒有想法,所以把做選擇這件事推給對方。

你也是「maybe世代」嗎?

德國一名新聞記者用「或許(maybe)世代」一詞來表達在年輕世代中增長的選擇障礙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呢?鄭在勝博士在電視節目中,將這個世代的人容易產生選擇障礙的原因,歸咎為三個要素:

1.由於選項日益增加,因此,對於未能選取的選項,留戀與遺憾也隨之變大。

3.選擇的經驗太少。「缺乏」才能招來欲望,也就是說,人必須很渴望,才能輕易做出選擇。然而,我們的現實情況是,小時候有什麼需要的東西,父母都準備好了。長大之後也是生活在有人會替我們做選擇的環境中。

3.是社會環境讓人感受到「只要失敗就完蛋了。」我們生活在一個過於刻薄的世界,沒有所謂的敗部復活賽,因而對失敗產生恐懼。(下週待續)

——摘編自《讓思緒清晰、工作有條理的大腦整理習慣》,(采實文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