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桃園

學習德蕾莎 袁慧心立志照顧弱勢

袁慧心協助王姓市民向知名電信公司討回不當電信费用38萬元(袁慧心提供)
袁慧心協助王姓市民向知名電信公司討回不當電信费用38萬元(袁慧心提供)
【記者徐乃義/桃園報導】桃園市心桃園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袁慧心,父母早年離婚,身兼母職照顧家中弟妹,13歲出外「那卡西」唱歌、打零工當童工,自小在辛苦環境中成長,了解到社會底層人的辛酸,所以立志長大要當德蕾沙修女照顧弱勢,因此,桃園生命線、華山基金會、惇皓宏善弱勢兒童成長學苑等,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她說:「將他人的煩惱轉為菩提,我的心很快樂,看見別人的臉從憂傷轉為微笑,我就很快樂。」

單親家庭長女若母   立志當德蕾沙修女照顧弱勢

袁慧心出生在桃園陸光四村,擔任軍職的父親是湖南人,16歲從軍,跟隨先總統 蔣公到臺灣,駐軍嘉義時,在嘉義東石鄉結婚,袁慧心說,父親是軍人,自己也有著捍衛國家革命的血液及母親海口人天真率直及憨厚的赤子之心,原本家庭幸福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卻在七歲時,由於軍人父親長期駐在金門,和母親聚少離多,十幾歲時父母離婚。

袁慧心說,陪伴個案走出生命的低潮,做到傾聽、支持、陪伴,進而轉念,替生命找到新的方向。袁慧心說,陪伴個案走出生命的低潮,做到傾聽、支持、陪伴,進而轉念,替生命找到新的方向。(記者徐乃義/攝影)

成了單親家庭後,小小的袁慧心便身兼母職照顧家中弟妹,為了生活,從小就出外靠著「那卡西」才藝伴唱,打零工,暑假還到工廠當童工,13歲在郵局開戶存款3050元,這是袁慧心小時候最開心的事

袁慧心參與「維修接力照顧永續」,為路得啓智學園募款整修家園。袁慧心參與「維修接力照顧永續」,為路得啓智學園募款整修家園。(袁慧心提供)

因父親長期在金門前線,照顧弟弟妹妹或是生活的日常都一手打理,由於自小就在辛苦的環境中成長,袁慧心了解到社會底層人的辛酸,所以小時候立志長大要當德蕾沙修女,可以照顧弱勢。

擔任生命線志工  傾聽、支持、陪伴求助者

由於表達能力強,生活歷練足,袁慧心在26歲時被聘為北桃園有線電視主持人,因上班地點在桃園大興西路,白天上班,也報名桃園生命線志工訓練,經過四階段志工訓練,包括:第一階段(輔導知能基礎研習課程)輔導初階課程、自我探索團體;第二階段(輔導知能進階研習課程)輔導進階課程(專業課程)、同理心訓練團體;第三階段(輔導知能進階研習課程)危機處理模式-實務危機判斷與處理課程、協談技巧訓練團體;第四階段(見習課程)實務見習訓練通過後,正式成為生命線志工,晚上排班在同棟大樓生命線值班接電話,主要是做自殺防治及心理輔導。

桃園市心桃園文化發展協會,推動關懷台灣新住民文化交流課程。  桃園市心桃園文化發展協會,推動關懷臺灣新住民文化交流課程。 (袁慧心提供)

袁慧心說,陪伴個案走出生命的低潮,做到傾聽、支持、陪伴,進而轉念,替生命找到新的方向,這份志業深深地改變袁慧心的人生觀,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學習成長,也學習用更寬廣的視野去體會不同個案的人格特質,環境的無奈造成個案深陷的泥沼,她發現,原來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因諮商輔導不同的個案,因而對生命的看法更透徹,更清楚生活的無常。

袁慧心在移民署桃園站傳授家庭教育及法令宣導。袁慧心在移民署桃園站傳授家庭教育及法令宣導。(袁慧心提供)

在生命線看太多家庭的無奈及現實的無常,她也常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曾經接到離婚個案,年輕女孩嫁给老公,新婚時兩人一無所有,太太為了先生,也努力打拼工作賺錢,但先生有錢後帶了二奶回家住,最後只好黯然離婚的不幸。

龍安國小交通導護志工的日常。龍安國小交通導護志工的日常。(袁慧心提供)

袁慧心更痛心的是,有些個案因不懂法律,落得一無所有,带著小孩在外重新開始,可憐又無助,當時袁慧心覺得,如果懂法律就可幫助個案找回自己的權利,因為看了太多不幸,決定去開南大學唸法律研究所,從心理輔導轉而法律協助,這樣可以幫助受害人得到更合理的公平正義,今年法律研究所順利拿到碩士學位。

助人的工作邁向心法合一服務  移民署新住民講師

袁慧心也擔任移民署桃園市服務站家庭教育課程的講師,她很開心可以幫助更多人,新住民來自不同國家,文化差異,兩個人結為連理,應該是一種難得的緣份,初來臺灣,往往會面臨某種程度上生活適應、家庭關係的問題,移民署桃園市服務站為使剛組成新住民家庭的兩人,能早日融入臺灣社會及適應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生活,每月定期辦理新住民家庭教育課程,傳授新住民家庭夫妻間如何互動溝通及營造和諧家庭關係技巧。

袁慧心助71歲弱勢阿伯向資方討回70萬退休金。袁慧心助71歲弱勢阿伯向資方討回70萬退休金。(袁慧心提供)

袁慧心以夫妻互動、溝通技巧及家庭支持等三個面向,為新婚的新住民夫妻,解決夫妻相處之道的疑惑,傳授不少營造融洽家庭的法寶,獲得學員們肯定,對於剛組家庭、初入境臺灣的她們真是受益良多。

袁慧心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學習成長,也學習用更寬廣的視野去體會不同個案的人格特質。袁慧心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學習成長,也學習用更寬廣的視野去體會不同個案的人格特質。(袁慧心提供)

袁慧心表示,新住民初來乍到,對臺灣這個新環境及家庭生活,一定感到不熟悉甚至徬徨,部分國人對新住民有偏見,懷疑新住民來臺是假结婚,這樣的徧見讓新住民常常碰壁,再加上新住民對臺灣風俗民情不了解、也不懂法律,一位從越南嫁來臺,後來簽字離婚的新住民,當想探視孩子時,前夫不准她探視,原來離婚協議書載明女方没有探視權,女方找袁慧心法律諮詢服務,袁慧心說,很同理從國外嫁來臺的新住民,誓言成為弱勢及新住民的靠山,也關懷新住民在地生活適應的各項需求。

袁慧心說:「新住民在臺灣工作、養育臺灣人的下一代,生活上需要很多的支持,長期關注新住民朋友的生活,幫助他們走出生活的困境,了解她們在臺灣生活的不容易,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沒有國界,不管是臺灣人還是越南人,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伸出雙手。

桃園市心桃園文化發展協會

心桃園文化發展協會的宗旨是以提升文化心靈環保為内涵,打造族群融合友善鄰里關懷弱勢及銀髮長輩及各項身心障礙福利工作推動為目標。因為家庭是社會安定的力量,透過心靈成長學習,擧辦社區親子家庭教育講座、社區讀書會、尊重生命關懷新住民家庭教育講座及法律講座及單親家庭、免費兒童課輔班的推動及遊民輔導,打造更公平美好友善的城市。

協會也推動社區親子教育家庭教育及社區防治家暴的宣導,照顧老長輩及獨老訪視,打造真善美公平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