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低薪癥結 專家:服務業管制太多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週五(10月23日)發表「青年低薪的影響及因應」主題演講。(中經院提供)
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週五(10月23日)發表「青年低薪的影響及因應」主題演講。(中經院提供)

【記者賴意晴/臺北報導】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週五(10月23日)發表「青年低薪的影響及因應」主題演講。王健全指出,臺灣低薪的癥結點是「服務業缺乏鬆綁及產業化」,國內經濟面臨製造業產業外移,但服務業受限於政府管制過嚴,缺乏高薪就業機會,若讓服務業邁向「產業化」,臺灣青年可獲得更多機會,進而邁向高薪。

王健全首先指出,臺灣實質薪資成長呈現長期下降趨勢,2001年網路經濟泡沫至2007年,每年平均減少0.02%;2008年金融海嘯後至2016年,每年平均僅增加0.38%,實質薪資成長情勢嚴峻,「我國薪資成長停滯」。

王健全分析諸多原因,像是大環境的貿易條件惡化、製造業外移、專上教育過度投資等,但「服務業」是更關鍵的問題,服務業的內需市場小,但是管制多,造成缺乏高薪就業機會,王健全說明目前臺灣服務業占整體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達七成、就業人口約六成,「但服務業在政府管制下,缺乏產業化發展空間。」

王健全指出,臺灣人有新臺幣10兆元的超額儲蓄、20兆元保險資金都跑到房地產,或是去新加坡投資高收益資金,沒有流回來臺灣;王健全呼籲,中央部會應該擺脫「監管」思維,負擔產業化任務,並以此訂出關鍵績效指標(KPI),讓資金流進服務業,促進產業升級,以創造高薪就業機會。

王健全舉例,醫療、雙語教育、都市更新、長期照護及金融理財都可以是產業化KPI的目標,像是衛福部就可以規劃「長照的產業化」,可以打造五星級長照服務,讓長照機構擺脫陳舊的老人院形象,增加此產業的附加價值。後續部分,醫材、心理諮商、營養保健人才等才有發展高薪的機會。

教育體制也是造成低薪的問題。王健全認為,國內大學合計超過160所,大學氾濫導致大專以上人力過度供給,但國內無法消化這麼多大學人才,導致「國內藍領人才供不應求,白領人才則供過於求」。目前臺灣有97%高中生可以念大學,相較之下,韓國約七成、中國約五成、瑞士及德國則不到四成,國外大學人才可憑學歷拿到高薪,但非大學生也能透過技職體系維持一定薪資水準,「教育供需失衡問題需要改善」。

辛炳隆提3建議

對此,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也提出3點建議。第一,「加速推動大學退場政策,並將節省下來的經費用於發展技職教育」,像是改善技職教育的師資設備,還可以建立國家資歷機構,使高職生畢業後可憑自己所學的技術能力,獲得國家資歷認證。

第二,「強化青年在學期間之職涯輔導」,這部分可以從教育主管機關開始,接著是學校,辛炳隆說:「學校所使用的課本教材或舉辦的就業講座,不應過度偏重服務業,而忽略製造業。」

第三,「設計差別化學貸制度,引導青年對就讀科系的選擇」,像是若選擇符合國家未來產業發展所需科系就讀,則可以較低利率獲得較高額度的學貸。辛炳隆認為,並不用特別鼓勵青年創業,「不要讓青年覺得創業很浪漫,創業其實要付出很多資本」,青年可以多發揮其「創意」,與銀髮族的資本做結合,才能對整體經濟產生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