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娛樂 電影情報

《阿查依蘭的呼喚》 盼更多人守護排灣族文化

電影《阿查依蘭的呼喚》劇照。(久藝傳播提供)
電影《阿查依蘭的呼喚》劇照。(久藝傳播提供)

文/記者施芝吟
2020年臺灣首部以「女頭目」為記錄對象的電影《阿查依蘭的呼喚》,入選臺北電影節「最佳記錄片」。本片不僅記錄了當代排灣族部落生活樣貌,更是一部「臺灣女性」記錄片。在女頭目廖莉華的生命故事中,可窺見女性背負的社會壓力,以及現代部落文化傳承的困境,部落的年輕世代生活在異鄉,遺失了原生文化的生活與傳統習俗。

導演魏郁蓁接觸原住民題材已有超過10年的經驗,在偶然機緣下認識廖莉華,並深受其故事感動,期望藉由拍攝成為記錄片的方式,引起臺灣社會、甚至是國際的關注與討論,共同珍惜、守護排灣族傳統文化。一位不會說母語的女頭目,拍攝團隊花了7年時間,記錄她的文化追尋之路。魏郁蓁說,「廖莉華的故事,不僅僅是文化的殘影,更是文化的希望。」

廖莉華曾說,「頭目是世襲的,但是尊嚴是靠自己奮鬥的」。魏郁蓁認為,廖莉華很有智慧,她看清頭目在現在社會不像以前高高在上,她身上背負的故事,包含文化流失、文化斷層問題,單親媽媽子女教育問題,女性在社會上承擔的問題,以及不會說母語的問題,為找回失落的根,生活的困難、排灣族文化的考驗都打不倒她,並用寬容來回應所有打擊。

魏郁蓁期盼讓各年齡層的人,在片中得到啟發,「我就是想要拍一部沒有文化隔閡的原住民族群記錄片」。雖然經費不充裕,仍然堅持拍完,不該辜負為文化奮鬥的女頭目,後製費用不足,但仍希望讓更多國人看到這部片。她還說,「排灣族的文化像是英國王室,頭目宛如女王,有公主、貴族,在臺灣小島上竟然有這樣的制度,是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值得被推薦到國際上。」

回應祖靈呼喚 找回延續部落機會

原住民文化依照族別各異,而排灣族的社會系統屬兩性平等,家族的財產與權利由長子/長女繼承,頭目身分亦同,採長嗣繼承制。依循傳統,廖莉華從出生起即注定是排灣族頭目身分,但小時因學業成績佳,廖莉華在父親的期許下,離開部落外出求學,也從此遠離了自己的母語與文化。

在廖莉華30歲時,父親猝逝,伴之而來的是世襲頭目身分的壓力,一個熟悉平地生活、不會說母語的女頭目,父親來不及教導,沒有人告訴她該怎麼做,更沒想過自己要面對的還有一整個世代的文化失根危機。然而,她仍毅然決然地一肩挑起重責,即使現代頭目身分已無特殊待遇,僅餘下維繫部落情誼與向心力的精神象徵,她仍與過去的生活告別,回應祖靈呼喚回到部落,踏上追尋自身文化一途。

電影《阿查依蘭的呼喚》劇照。(久藝傳播提供)電影《阿查依蘭的呼喚》劇照。(久藝傳播提供)

失根的世代 使傳統黯淡褪色

部落遭遇的文化困境源自於社會變遷與主流價值觀的影響,年輕世代離開了「家屋」,家屋則作為排灣族人建立身分認同的重要媒介,出生時身分認同建立於出生之家的家名。

劇照。電影《阿查依蘭的呼喚》劇照。(久藝傳播提供)

然而,部落的年輕世代生活在異鄉,只是居住在遠離原生文化的房子,而非具有部落社會意義的家屋,現代的科技繁華又進步卻留不住文化的傳承,傳統文化止不住沒落的腳步,與母語一同在年輕世代的生活中淡化,而又隨著部落耆老一個個消逝殞落,在年輕世代身上已漸漸看不見部落傳統文化的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