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副刊文學

【中華文化300問】「稱呼」展現素養 這幾個字很好用

展現優良的禮儀素養與謙和風度,實踐並不難,掌握幾個字就可以掌握關鍵。(123RF)
展現優良的禮儀素養與謙和風度,實踐並不難,掌握幾個字就可以掌握關鍵。(123RF)

文/容乃加
過年即將到來,人際交往中,提到彼此的親屬,包含配偶、血親、姻親等的機會不少,這時怎樣以「敬語」稱呼方表敬意,又怎樣用「謙詞」表現己方的謙讓之情呢?

過年即將到來,在彼此的稱呼中,如何展現誠敬的心和優雅的文化素養。(123RF)過年即將到來,在彼此的稱呼中,如何展現誠敬的心和優雅的文化素養。(123RF)

在現代化衝擊下,人際間的敬語、謙詞的稱呼在生活中幾乎「沒沒」無聞了。使用敬語和謙詞是中華文化的一環。展現優良的禮儀素養與謙和風度,實踐並不難,掌握幾個字就可以掌握關鍵。

中國歷朝歷代以「泱泱大國」、「禮儀之邦」見稱,人們在日常人際關係中,對他人的敬稱和對己方的謙稱,就是一種具體表現。現代化、全球化帶來了社會結構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從而,傳統禮儀文化也受到漠視,甚至「不知所指」漸漸成了普遍現象了。

在彼此的稱呼中,如何展現誠敬的心和優雅的文化素養?

禮敬的稱呼表現文化素養,又增進人際祥和關係。圖:清 金廷標《曹大家授書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提供)禮敬的稱呼表現文化素養,又增進人際祥和關係。圖:清 金廷標《曹大家授書圖》。(臺北故宮博物院提供提供)

基本上可掌握這幾個字──「令、家、舍、小、敝」,再謹記幾個「例外」用法,就八九不離「禮」則了。具體怎麼應用表示呢?請看:

凡是稱他人親屬 「令」字呈現敬意

「令」表示好的、善的意思,如:「令德」、「令譽」。《詩經.大雅.卷阿》就有這樣的用法:「如圭如璋,令聞令望。」漢代鄭玄箋注:「令,善也。」形容人品德高尚,光彩煥煥有如貴重的圭、璋禮器,善聞善望斐然傳世。所以「令」這個好令譽,就從古代傳揚下來,成了對人最好的敬稱表徵了。「令」這個敬辭,應用廣及對方的各種親屬、親戚,而且對上尊下卑,無所不用。

應用方法:

稱對方父親令尊,稱對方母親令堂、令慈。例如:《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令尊令堂待小生如骨肉,小生怎敢胡行,有汙娘子清心。」

稱別人的丈夫:令夫君。

稱別人的妻子:令妻、令閣、令閫(閫,音同捆,古代稱婦女所居的內室)。

稱別人的兄弟姊妹:令兄、令弟、令姊、令妹。

稱別人的兒、女、兒媳、女婿依序為:令郎、令公子;令媛、令愛;令婿、令媳。

稱別人的岳父母:令岳丈、令岳翁;令岳母、令丈母。

變化:

對別人的父母親、配偶這些最親近的親屬也可以「尊」代替「令」來使用。例如:尊公、尊翁稱對方父親,尊堂、尊萱稱對方母親;尊夫君稱對方丈夫,尊夫人稱對方妻子。「尊駕」則是敬稱對方(也稱大駕、閣下、足下)。

例外:「令君」、「令公」 這二個稱呼,可能比較容易被誤用。「令君」並不是敬稱對方的丈夫。古時對中書令尊稱「令君」,後來亦稱位居樞要的大臣為「令君」。又對縣長也稱「令君」。

中唐以後,節度使累加中書令、尚書令之職,皆以「令公」稱之。例如,《魏書.卷四八.列傳.高允》:「高宗重(高)允,常不名之,恆呼為『令公』。」

「敝」加「家、舍、小」 都是自謙

應用方法:

(一)凡向人提起自己的尊輩,就冠上「家」字。如:

稱祖父母:家祖父母。

稱父、母:家父、家嚴、家君(稱父親);家母、家慈(稱母親)。

稱岳父母:家岳、家岳父;家岳母。

稱翁姑(丈夫的父母):家翁、家婆母。

還有稱平輩中年齡或排行長於己的兄、嫂子和姊姊、姊夫,也可冠上「家」字,稱為家兄、家嫂,家姊、家姊夫。

變化:

稱自己丈夫、妻子自成一格,自稱丈夫常用外子、拙夫,自稱妻子常用內子、內人、內助、拙荊。

(二)凡稱自己平輩,如弟弟、妹妹與其配偶,則冠一「舍」字。

稱弟弟叫舍弟,稱妹妹叫舍妹;稱弟弟的配偶為舍弟媳,稱妹妹的配偶為舍妹婿。

(三)凡稱自己的晚輩(卑親屬),就冠上「小」字;自稱也可用「小」字。

如向人提起自己的兒子,就稱小兒、小犬、小豚,稱女兒叫小女。

男性對朋友或熟人謙稱「小弟」,「小可」也是謙稱自己(自謙低微),如《水滸傳》第一二回:「小可數年前到東京應武舉時,便聞制使大名。」

(四)稱自家姻親或朋友,可用「敝」字;自稱也可用「敝」字。

例如,妻子的兄弟是自己的內兄、內弟,對人謙稱時,就稱敝內兄、敝內弟。對人謙稱自己的朋友為敝友。對人謙稱自己叫「敝人」,如:「敝人不知忌諱,請多見諒!」

變化:亡故的親屬怎稱呼?

若親屬已經亡故時,稱亡故尊輩就冠一「先」,如稱亡故父親為先父、先嚴、先考;稱亡故母親為先母、先慈、先妣;稱亡故平輩可冠上「亡」字,如稱亡故的配偶亡夫、亡妻。

當今社會,無神論讓中國人摒棄傳統文化,摒棄謙謙君子的素養,謙辭敬語也被黨文化銷毀了,暴戾鬥爭取代了祥和謙讓。反觀東亞文化圈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日、韓文化裡,都留存著十分發達的謙詞敬語的語言文化。從今而後,如果能復興傳統中華文化,找回禮敬之意、謙虛之心,融入生活中去實踐,人與人之間親近祥和的關係應會有重返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