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副刊文學

也談小孩提水

早年我與哥哥兩兄弟,扛水幫了開店營業的父親,與獨自忙於七口之家家管的母親的趣事;於今想來,猶如昨日,真是感慨無量。(123RF)
早年我與哥哥兩兄弟,扛水幫了開店營業的父親,與獨自忙於七口之家家管的母親的趣事;於今想來,猶如昨日,真是感慨無量。(123RF)

文/陳淵燦
拜讀了《大紀元時報》刊載的《小孩提水》,也讓我想起了在國小二到三年級時,隨父母住在新竹州苑裡街市場前的生活(如今改為苗栗縣苑裡鎮的為公路,那是由火車站東行的大道)。

當時我們家向農業組合(今鎮農會之日治時代名稱,大概是這麼一個名稱,出入口位於天下路與為公路十字路口的東南角),是經營「微絲仔店」(臺語:賣大小竹器、蔬菜種籽、斗笠、草蓆、煤炭、火柴等)。

八十幾年前的當年,尚無自來水設備,家裡一切用水,均取自對面市場內唯一鐵製的手壓幫浦的地下水。家裡有可裝一石米的大水缸(亦即容量可裝10斗米),卻拿來當水缸;提供大小七口之家一切飲用、洗滌之用的,正是上了釉的陶具大器皿。

缸口高與我的肩膀齊。汲水和擔水的工作,別無外人,正是由我和大我兩歲的哥哥兩兄弟擔當了。由於幫浦柄較重,兩兄弟各自伸出雙手,齊心用力往下押才壓得動粗重的長摃桿,水才能潺緩流出來。等水到鐵桶(長方型鐵皮鍍錏,可裝五加崙俗稱番仔油的鐵桶)八分滿就停。

一根貫穿桶口木柄上綁的麻繩圈,我前哥哥後,一起扛起這口番仔油桶,歪歪斜斜地走出市場,過馬路進自家廚房,換由大人提起扛來的水桶,把水倒進水缸,直到滿缸,那要好幾趟才行。因為不能讓水缸存水在半米缸以下,因為媽媽得彎腰才能用杓子舀到水的呀!

當我倆在市場內取水、扛水好幾次來回時,市場內就有人發現這兩孩童長得一樣高,面貌相似,看來是否兄弟?當中有人就說這會不會是「雙生仔」,而這一定是附近人家的孩子,究竟是誰家的呢?有人知情就回答:「那是對面微絲仔店某人的囝仔啦!」

大我兩歲的大哥,為什麼哥兒倆看起來,和弟弟來一般高呢?

說來有趣,我不挑食,只要能吃下肚的,從小就什麼都吃。更早些年大家庭時候,媽媽忙於因妯娌間要輪到「火ㄎㄠ」(大家庭炊事的值星)騰不出手來餵食小孩時,就由未出嫁的姑姑餵食。我是只要能下飯的,一律囫圇吞下肚的「好嘴斗」,很好應付,而哥哥就不是那麼好「款待」了。

從小只要看到飯碗上只是自家醃菜,不管醃的黃瓜、蘿蔔、梅干⋯⋯都緊閉著嘴巴,眼睛卻仰看從屋頂下橫梁垂掛下來的方型菜籃。因為那籃中一定有阿公「專用」的、好吃的肉鬆、魚鬆、醃肉等求之不得的「好料」呀!偶爾偷吃它,萬一東窗事發,你說怎麼著?

從屋簷垂掛的菜籃中,原是防老鼠偷吃用的;卻防不了阿公疼的「乖孫仔」,和姑姑連手幫著看他偷吃,但又吃的不多,事發後能從輕發落,何樂而不為?「呷好做輕巧」,除此之外,卻不知怎麼的,也許還要加上繼承了媽媽是(王家)小個子的DNA,從小就是長不大,以致與我這個弟弟高矮都差不多了哪!

早年我與哥哥兩兄弟,扛水幫了開店營業的父親,與獨自忙於七口之家家管的母親的趣事;於今想來,猶如昨日,真是感慨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