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飛鼠玉山衛星發射 吳政忠:創新不會100%成功

經過中央大學研發團隊8天的檢測改善,已成功於2月1日晚間9時收到「飛鼠」訊號,並完成解譯。科技部長吳政忠認為,這樣的精神更為重要。(記者袁世鋼/攝影)
經過中央大學研發團隊8天的檢測改善,已成功於2月1日晚間9時收到「飛鼠」訊號,並完成解譯。科技部長吳政忠認為,這樣的精神更為重要。(記者袁世鋼/攝影)

【記者袁世鋼/臺北報導】由臺灣完全自主研發的立方衛星「玉山」、「飛鼠」於1月24日晚間11時順利發射升空,但臺灣地面站卻遲未接收到訊號;經過中央大學研發團隊8天的檢測改善,已成功於2月1日晚間9時收到「飛鼠」訊號,並完成解譯。科技部長吳政忠認為,這樣的精神更為重要。

科技部指出,「玉山」、「飛鼠」於去(109)年12月運送至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經各項整測檢查工作及與火箭的接合測試後,於1月24日晚間11時順利發射升空;2顆衛星於59分鐘後依序脫離火箭,進入高度525公里的暫駐軌道,約96分鐘繞行地球1圈,每天上午及晚上8~10時各會經過臺灣附近上空1~2次。

雖然國研院太空中心及中央大學地面站在剛開始的幾天均未收到衛星訊號,但全球各地的業餘無線電站仍陸續接收到2顆衛星發射的訊號,顯示衛星持續運行於軌道中。中央大學的研發團隊經過8天不眠不休的調整設備、尋找訊號,終於在2月1日晚間9時收到「飛鼠」訊號,並使用自己開發的軟體於同日晚間11時34分成功解譯。

「這個精神比收到訊號本身更厲害」,吳政忠說。他認為,創新並不會100%成功,不要因為發射第1天沒收到訊號就覺得失敗,希望臺灣在創新的道路上,不要把失敗視為不好的事情,而是要找到失敗的原因,未來就有機會可能成功,太空領域一定會有很多創新等著年輕人來實現。

科技部指出,「飛鼠」的健康狀態良好,有足夠的電力和電波發射功率、良好的衛星姿態控制;接下來中央大學地面站將發射指令,設定為任務操作模式,開始進行電離層量測實驗。此外,「玉山」的電波發射功率較小,因訊號微弱不易解碼。由於日本友站已成功解譯部分訊號,顯示「玉山」仍持續運作中,國研院團隊將持續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