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中醫養生

【大真博士話中藥】甘草品種多 嘗起來甘甜不一定就是對!

甘草斷面:翻皮吐肉,胡椒眼。(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
甘草斷面:翻皮吐肉,胡椒眼。(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

文/陳大真
「美草將為杖,孤生馬嶺危。南從荷蓧叟,寧入化龍陂。去與秦人採,來扶楚客衰。藥中稱國老,我懶豈能醫。」——宋・梅堯臣《司馬君實遺甘草杖》

甘草:上到下依次為特、甲、乙、丙、丁等甘草。(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甘草:上到下依次為特、甲、乙、丙、丁等甘草。(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

古老東、西方之藥材

甘草為使用歷史悠久的藥材,中國在最古老的辭書《爾雅》就已經有所記載,至今已經有4千多年的歷史。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神農本草經》記載:「甘草,味甘,平。主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瘡腫,解毒。」說明了其功效非常多元顯著,而其又有「國老」的稱號。其主要取決於因其有調和諸藥之功效。因此在東漢張仲景所著《傷寒論》一書中,就有超過六成的藥方裡含有甘草,用來增加其藥效。

甘草飲片:左皮較紅為野生,右為家種。(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甘草飲片:左皮較紅為野生,右為家種。(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

除了東方國家有在使用甘草之外,在歐洲和西亞中,世界最古老法典《漢摩拉比法典》(約西元前1754年)中亦有記載。直至西元1820年之後,甘草就被列入美國藥典,而現在臺灣、中國大陸、英國、德國、法國等許多國家也將之列入藥典記載,並給予一定的規範,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春天養心安神良方

甘草依其使用上臨床使用不同,而有不同的炮製方式,其常見的為加蜂蜜下去炒,稱之為「炙甘草」,主要方式首先記載於唐代孫思邈所著之《千金翼方》一書中。其中醫理論認為,甘草經蜜炙後,功效由「清」轉為「補」,故甘草蜜炙後,補益作用增強。而在平常保健上,可使用甘草加上小麥和紅棗,其分量為1:2:1的比例下去沖泡或是煎煮,其有幫助睡眠,養心安神之功效,是春天很好的養生配方。

甘草飲片:左為野生,右為家種,有放射狀裂隙。(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甘草飲片:左為野生,右為家種,有放射狀裂隙。(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

表面顏色、質地、斷面區別

依據《臺灣中藥典》第三版記載,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https://whatsintcm.com/dt_articles/%e7%94%98%e8%8d%89-2/)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in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之乾燥根及根莖。主要產於中國內蒙古、甘肅等,另外陝西、山西、黑龍江等東北的西部等地也有栽種,而一般認為以內蒙古杭錦旗所產的「梁外草」品質為最佳。

甘草飲片:特等,甲等,乙等,嘗之甘甜,斷面粉性有纖維。(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甘草飲片:特等,甲等,乙等,嘗之甘甜,斷面粉性有纖維。(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

而目前坊間可以買到幾種產品,其中「梁外甘草」主要是以野生為主,其肉質較黃,味甘甜;另一種為「家種甘草」主要是栽培為主,其肉質較白,味道較不甘甜;最後還有一種為「內蒙甘草」主要是其肉質黃,其味道先甘後苦,外型顏色類似梁外甘草,因而有所混用,購買時要有所小心。

蜜製甘草飲片。(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蜜製甘草飲片。(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

而臺灣藥典規範的三種甘草中,主要可以依據表面顏色、質地、斷面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其中豆科植物甘草皮孔明顯,斷面成紅棕色,質地堅實粗糙,略顯纖維性;而脹果甘草,斷面成灰棕色或灰褐色,質地較堅硬,木纖維多,較無粉性;而光果甘草,皮孔細而不明顯,斷面成灰棕色,質地較堅實為主要的判別方式。

甘草膏。(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甘草膏。(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

坊間混用 購買前先嘗嘗!

而坊間尚有混淆為甘草的中藥材,在購買時可能要多多小心,其中混用的有刺果甘草的根及根莖。味苦,又稱「狗甘草」或是雲南甘草的根及根莖。其味極苦。因此在購買時應要先嘗嘗看。

甘草梢:上四為地上枝,下三為丁草。(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甘草梢:上四為地上枝,下三為丁草。(張賢哲教授《道地藥材圖鑑》提供)

另外還有兩者嘗起來皆甘甜,而不小心誤把「紅耆」當作甘草販售,而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甘草藥材斷面有所謂的「菊花心」構造,而紅耆卻沒有,依此來做辨別,方可區別出來。

【作者簡介】陳大眞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系博士
現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醫療智慧中心 助理研究員
全國中醫醫學校院共通教材編撰委員會中藥學科 編撰委員
財團法人工業研究院 特聘講師
中國醫藥大學 學士後中醫學系 兼任講師
嘉南藥理大學 藥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
河洛藥典 www.whatsinTCM.com 共同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