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彰投

喜迎佳節 彰化榮家青銀共享搖滾元宵樂

明道大學教授潘岱儒與長輩們一起篩滾元宵。(明道大學提供)
明道大學教授潘岱儒與長輩們一起篩滾元宵。(明道大學提供)

【記者謝五男/彰化報導】今天2月26日就是元宵節,彰化榮民之家邀請明道大學餐旅系及達德商工照服科的師生,與長輩們一起歡度佳節,年輕學生與長輩們一起拿著傳統竹篩滾元宵,共同體驗已漸失傳的珍貴手藝。

明道大學外籍生在老師及榮家爺爺的指點下,將餡料反覆裹粉及沾水、搖出一顆顆均勻的元宵;達德商工照顧服務科的同學也發揮所學,告訴長輩們如何調整吞嚥方式及速度,訓練咽部肌肉,安全進食,混齡編組完成競賽遊戲,感受歡樂的過節氣氛。

彰化榮家史浩誠主任說,黃曆正月稱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傳說漢文帝將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制定為元宵節,象徵一元復始,大地春回。他說,「正月十五鬧元宵」說的是,在元宵節時張燈結綵,大家一起出去賞花燈、猜燈謎、舞龍舞獅、踩高蹺,歡慶熱鬧,最後回家團圓吃元宵。早在宋朝就有吃元宵的習俗,將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做成餡,再用糯米粉滾成圓形,可葷可素,可湯煮也可油炸,象徵團團圓圓的美好寓意。

國宴主廚也是明道大學餐旅系教授的潘岱儒說,傳統元宵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因為由糯米製成較難消化,加上榮民之家的高齡住民牙口不好,腸道消化及蠕動較慢,為了讓長輩們過節應景也能品嚐元宵,潘老師帶著餐旅系學生製作銀髮族元宵,改變配方,減少糯米粉,並加入澄粉(太白粉)及少量地瓜粉,讓元宵尺寸變小且口感軟Q,太白粉屬於低氮澱粉,好消化且吃完較不易脹氣。

彰化榮家住民與學生交融在一起形成青銀族。彰化榮家住民與學生交融在一起形成青銀族。(明道大學提供)

潘岱儒指出,紅豆可以健脾利水消腫,有膳食纖維及較好的植物蛋白,製作紅豆內餡時減少50%的砂糖及麥芽糖的用量,改用低熱量的果寡糖替代,可以幫助年長者腸道蠕動動及排便。

沒有做過元宵的印尼學生黃崔恩說,光是製作手工元宵粉就要經過泡米、晾曬及碾磨等多道工序,內餡放在灑滿元宵粉的傳統竹篩裡,重複約10-12次裹粉、沾水的動作,搖竹篩時的力道要均勻,內餡才會滾成圓球,要做好元宵真的不簡單。

達德商工照服科的陳逸帆老師告訴長輩們,吞嚥困難是銀髮族的常見現象,長輩們可以分多次小口吞嚥,避免食物殘留咽部;低頭吞嚥方式可以避免食物太快流入咽喉部,還可以善用湯匙或斜口杯等輔助餐具,控制進食量,長輩們在食用元宵時,可以先切分為小塊,不僅方便入口,也可以避免內餡燙口。

明道餐旅系的馬龍熏同學說,這是第一次與達德商工的同學一起參與銀髮族活動,發現照顧服務科的同學雖然是高中生,但是服務長輩時很細心又很專業,還會設計活動與長輩們一起遊戲,讓他們心情愉快,長輩們身心健康都照顧到了。這次活動除了學習到傳統搖元宵的做法,也從達德商工同學的分享中,了解銀髮族專用輔具及進食的相關細節,未來有機會製作銀髮族餐食時,就有改善創新的方向,幫助長輩們不僅能吃得營養、也能吃的順暢。

在做好防疫的同時,年輕學生零距離體驗傳統搖元宵習俗,與長輩們共同搖出一顆顆象徵圓滿的元宵,從17歲到97歲混齡編組夾豆競賽,外籍生使用筷子夾黃豆的可愛模樣,逗得長輩們樂不可支,吃著甜甜的元宵,青銀同樂歡度元宵節,祈福新的一年大家都能心情愉快、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