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中共「農林22條」 行政院陸委會齊批

【記者李怡欣/台北報導】中共發布「農林22條」措施,提供台農赴陸發展補助。行政院17日表示,中方自稱的「惠台農林措施」均是單方刻意操作,企圖矮化臺灣,呼籲國人對其中風險要有所警覺。陸委會則表示,這些措施「名為惠臺、實則利中」,目的是磁吸臺灣農業人才、資本及技術,助陸方解決農業發展困境,並作為對臺統戰手段。針對農產品種及技術流失,政府將加強赴陸農業投資、種苗輸出、涉敏技術人員赴陸審查。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臺灣鳳梨事件顯示「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政府積極拓展世界通路,像是蜜棗銷韓國,芭樂銷美國,現在鳳梨要進軍東奧,從鳳梨事件到對台「農林措施」可看出中國單方刻意操作,中國農產品出口,因秋行軍蟲、非洲豬瘟肆虐,加上美中貿易戰衝擊,這些措施企圖矮化臺灣,補助也隱藏風險,呼籲國人有所警覺。

陸委會17日表示,中國大陸本日(3月17日)片面提出「關於支持臺灣同胞臺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農林22條措施),「名為惠臺、實則利中」,其目的在磁吸臺灣農業人才、資本及技術,協助中國大陸振興鄉村、解決農業發展困境,並作為對臺統戰的手段。

從現實面來看,對岸過去推動臺灣農民創業園、「31條」、「26條」等措施,多數臺商及臺農感受是「口惠而實不至」、「雷聲大、雨點小」,只對少數臺灣人有利,卻對多數農業及農民造成傷害,只會使臺灣人民產生反感,並且不利兩岸關係長遠發展。即使陸方推出再多「惠臺」措施,也難有實質成效,呼籲陸方,揚棄過去單邊思維,兩岸農業合作交流、涉及公權力事項,須透過雙方主管機關協商溝通,務實解決問題,才有助於兩岸農業經貿健康有序發展。

陸委會說,對這些措施,政府會持續關注並審慎研議應對方法;此外,針對農產品品種及技術流失,將加強赴陸農業投資、種苗輸出、涉敏技術人員赴陸、兩岸農業合作審查管理,以維護臺灣農業及農民整體利益。提醒國人,若擬利用「農林22條」赴陸投資農林業或合作,應遵守兩岸條例及相關規定,並注意相關風險,避免損及自身及臺灣農業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