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要聞

中伊簽協議 華日籲拜登:別對敵人有幻想

【記者賴意晴/編譯】中共與伊朗3月27日簽署協定,同意未來25年在伊朗投資4千億美元(約新臺幣11兆元),以換取穩定的石油供給。《華爾街日報》編輯部評論文章指出,該協議將讓北京提升在中東的影響力,伊朗也能擺脫美國制裁,得到經濟收入;若拜登希望重建國際秩序,美國及其盟友須展開行動,簡單說就是不要再對他們的對手抱有任何幻想了。

《紐約時報》3月29日報導,伊朗在簽署協定前並未公布詳細內容,但專家指出,協定內容應與《紐時》去年取得的18頁草案大致相同。當時的草案指出,中共未來25年將投資4千億美元在數十個領域,包括銀行、電信、港口、鐵路、醫療保健及資訊科技等。

至於中共,將取得伊朗定期石油供應。伊朗官員及石油貿易商透露,伊朗在油價方面將提供大幅折扣給中方。草案也主張,將強化中伊軍事合作,隨著中共將轉讓某些軍事技術,兩國的國防合作將會獲得提升。

伊朗官員形容,這項與中共達成的協議是「突破」。該協議是由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2016年訪伊期間首次提出;但是該協議在伊朗內部曾遭到批評,稱伊朗給中共「太多」了。

中共幫助伊朗擺脫孤立

《華爾街日報》編輯部3月29日評論文章指出,中伊協議是幫助伊朗擺脫美國的制裁和孤立,伊朗能獲得經濟收入,中共則可加強在中東的影響力。

文章首先指出:「那些認為川普卸任之後,世界就會熱情對待美國利益的人,都在近2個月猛然醒悟。」

川普2018年退出伊朗核子協議、對德黑蘭再度實施制裁的期間,伊朗石油出口量大大下降;如今,該協議將能幫助伊朗擺脫美國制裁,資金的湧入將減輕經濟壓力。而且,伊朗若擁有一個石油長期買家,得到的收入將可資助伊朗革命衞隊發展,及位於葉門、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代理人勢力。

中共部分,則能在中東增強影響力。中共一直希望獲得能源和原料,並增加其經濟影響力;中共一直利用經濟誘因,拉攏沙烏地阿拉伯及波斯灣國家,隨著美國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這些出口商需找尋新買家,轉而投向中國市場,如此一來,也打擊到美國在波斯灣的影響力。

區域性對手崛起 打破既有秩序

《華爾街日報》認為,若這些區域性對手有更大影響力,可能會在全球範圍合作,破壞美國的經濟和安全利益。例如伊朗及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問題、中俄協助北韓避過聯合國制裁、中俄支持委內瑞拉政權等。

分析直指,拜登及其團隊希望重建「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但「這些只是幻想」,這些區域性對手的崛起,已打破既有秩序,並在國際上提升影響力。

此外,國際社會當前面臨更多挑戰,像是北韓再次試射飛彈、中共對臺灣的威脅升溫、伊朗違反核協議、俄國繼續抵抗美國等。儘管拜登專注於「美國經濟」,但世界也正在改變,且變化情況不佳。

文章最後指出,若拜登希望重建「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美國及其盟友需要行動,不要對其對手再抱有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