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維修免責 業者盼立法保障汽車零組件產業

圖為克萊斯勒 Airflow Vision 。(Photo by ROBYN BECK/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克萊斯勒 Airflow Vision 。(Photo by ROBYN BECK/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常懷仁/臺北報導】專利法維修權益條款公聽會於31日舉行,針對生產汽車零組件的廠商是否免責進行討論,支持的業者認為因汽車零組件的生產牽涉數十萬家庭的生活,因此希望政府能夠保護相關產業,而學者認為如果通過,不僅臺灣的產業發展甚至市場都有影響,因此需要考量。

賓士母公司戴姆勒2014年時發現臺灣的帝寶侵害其專利,因此跨海提告,在一審判決時戴姆勒勝訴,帝寶須賠償3000萬和銷毀模具,此事引發關注,因臺灣的汽車售後服務(AM)佔出口2000億,全球市佔率佔八成以上,故臺灣不少業者希望能通過《維修免責條款》。

虎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映志表示,臺灣AM是世界第一,公司生產時,外觀必須跟原廠一致,但力求創新改善結構,不是低價競爭,有創新研發,目前臺灣的汽車外觀件在世界占有率超過八成,這是數十年的累積才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儘管臺灣疫情爆發,但是接單創新高,成長有望20%。

他強調,攸關數十萬家庭的生機,如果製造產業受打擊,模具廠等會受到嚴重打擊,而國外原廠也趁《維修免責》未通過之際來臺灣申請專利,所以希望政府保護產業,臺積電成為護國神山也是政府以前立法保護,如果臺灣未受政策保護,業者會有疑慮,希望政府能從政治、經濟、社會民情等各方面衡量。

立委蔡易餘表示,除法律外,涉及臺灣經濟結構、維修免責、專利權能保護到哪,而臺灣在零組件是強項,整臺車的開發不是強項,而強的要更強,維修免責、經濟利益等都要做衡量並推動法案,平衡空間一定有,像是規定一定年限內保障原廠利益,超過後歸給消費者,未來有機會會去推動。

車子維修免責條例爭議大 學者:價值的選擇

臺大法律系教授李素華質疑,保護消費者用低價購買維修零件很好,問題是當有這條款時,很多便宜的副廠零件可能來自中國和東南亞零件,到時可能會對臺灣從事相關產業的勞工產生影響?今天如果開賓士車,但是消費者用副廠維修零件,當車子冒煙,該如何認定這是誰的問題?

成功大學法律研究所教授許曉芬認為,專利法是屬地主義,即使臺灣通過也僅適用於臺灣,若是外銷侵權零件,在外國仍無法免責,而臺灣有眾多努力創新的產業,忍心打他們巴掌嗎?還是為保護本國產業,不在意侵權議題,維修免責是政策的問題,更是「價值的選擇」,政府希望未來的產業模式是甚麼?

專利師公會理事童啟哲表示,與其去想原廠享有的利益,不如想臺灣如何培養出「原廠」,這不是對產業更有幫助嗎?臺灣最有競爭力的是人才,人才的培養會受政策影響,應培養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非依照原廠零件做出同樣設計的人才,請大家考量。

他表示,大家共識是找到對臺灣整體產業最好的方向,30年前因為政策考量,所以加強了對著作權保護的力道,30年後,對臺灣文創產業有正面影響,如果為了維修免責對設計權做限制,短期的影響跟長期對產業的期待,哪個方向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