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立冬為何要進補?

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立冬日,民間有「補冬」進補的習俗,根據中醫「天人相應之理 」藉由進補恢復元氣,溫養五臟,抵禦寒冬的來臨。(Shutterstock)
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立冬日,民間有「補冬」進補的習俗,根據中醫「天人相應之理 」藉由進補恢復元氣,溫養五臟,抵禦寒冬的來臨。(Shutterstock)

文/周慧心
我們對「立冬」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 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因此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還有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後切記「養藏」

著名中醫師胡乃文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說,立冬就是冬天的開始,在冬天這個季節時,萬物都得閉藏,人必須在此時「養藏」。

立冬後的起居調養要「養藏」,早睡晚起,跟著太陽的時間生活,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Fotolia)立冬後的起居調養要「養藏」,早睡晚起,跟著太陽的時間生活,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Fotolia)

胡乃文介紹,傳統上來說《黃帝內經》中提到:在冬季人應該早睡晚起,跟著太陽的時間生活,使得腎所藏的「志」,若伏若匿的有所收藏,自己的心志不要張揚、聲張,要避寒、尋求溫暖,不要讓皮膚老是接觸寒風,否則氣就被竭盡掉了,這就是「養藏之道」,如果逆反它,就會傷到腎,到了來年春天就會有肌肉萎縮、骨頭痠疼的毛病。

養生強調順乎自然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四時不同,節氣不同,會對應不同病症,因此,氣候與醫學自古就是同根生。

我們的身體與自然是相通的,順應當地的水、土、自然、食物、氣候。因此人要想養生、活得健康就要吃當地自然當季的食物,讓體內的健康小環境仍能保持相對穩定。

立冬冷否 決定進補方式

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

中國因地域遼闊,南、北方立冬氣候完全不同,因此有北方熱補、南方溫補之說。但是立冬時有些地區的氣溫不降反升,這時則要根據氣候決定進補的類型。

胡乃文醫師提醒:

節氣不應節,容易滋生病患,此時民眾如還按照立冬時節進補,可能適得其反,因此氣溫過高,最好涼補,而溫度過低則要熱補。

民眾應根據當天的氣候進行調整,如果當日天氣炎熱,注意不要穿得太多,另外切不可熱補。氣溫驟降的地區,則應注意保暖,且適當進行溫熱補。

身體有虛才補!

胡乃文表示:「人虛才要補,不虛吃東西讓身體溫熱就好。」他表示,冬季屬於寒水的季節,水應腎,補冬要補水,補的就是腎。「但真的補腎,中醫看法分為補腎水和補腎火,水虛的人要補腎水,火虛的人要補腎火。補水的有六味地黃丸,補火的則為桂附八味丸或稱八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加肉桂、附子),由中醫把脈看病人需要補水或火。」

推薦溫補食材:

俗話說:「立冬補冬,補嘴空。」立冬日,民間有「補冬」進補的習俗,根據中醫「天人相應之理 」藉由進補恢復元氣,溫養五臟,抵禦寒冬的來臨 。依照個人的體質來做適當的溫補,才能補出健康。

蘿蔔是應季食物,胡乃文說此時多吃蘿蔔有益身體,有句客家諺語說:「吃蘿蔔、喝熱茶,氣得醫師滿地爬。」這說明蘿蔔的效用,不過藥房老闆都不願意說出來。

1.當歸生薑羊肉湯

中醫師胡乃文提供,立冬時可以食用的溫熱食物:當歸生薑羊肉湯,既溫熱又補血、補形。羊肉是甘溫的,既能益氣補虛,又能抵禦風寒;當歸有養血、補血的作用;生薑則能趨寒。

當歸生薑羊肉湯,既溫熱又補血、補形。建議一、兩週吃一次為佳。(擷自「胡乃文開講」)當歸生薑羊肉湯,既溫熱又補血、補形。建議一、兩週吃一次為佳。(擷自「胡乃文開講」)

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二兩、生薑(老薑)四兩、羊肉大約一斤(六百公克);如果怕羊肉有腥味或怕吃了太燥,加一點蘿蔔,湯頭就可以去腥又不會太燥熱。建議一、兩週吃一次為佳。

作法:就是把羊肉汆燙去腥味以後,撈起來跟藥材一起放在鍋子裏,加入2,000毫升的水,用大火煮開了以後,再用小火慢燉,在燉鍋或是電鍋裏燉煮二個小時,羊肉已經爛熟了,再放入一點點米酒,增加香氣,最後加一點鹽巴調味。

2.立冬節氣方

香港中醫師黎珂說,霜降節氣到來,臨床多見肩肘腰腿痛、皮膚過敏、口腔潰瘍、牙齦腫痛、大便秘結、發熱、咳嗽、口乾欲涼飲但飲後胃不舒適。證屬陽明失降、元陽不足、厥陰風木疏洩太過、甲膽逆上。寒熱虛實夾雜。有此病機端倪者可服用李可中醫藥學術流派的「立冬節氣方」調治:炙甘草15g,烏梅1.5g,赤芍15g,白芍15g,姜炭5g,茯苓9g,熟附子5g。1劑。

用法:每劑加水600ml,一直小火煮1小時,煮取30ml,供2人飲用,每人15ml。

古人養生以養德為重

最後,冬天有關心智方面的保養,胡乃文說,冬季「養生」,要使「志」若伏若匿。他說明,「志」是心之所至的意思,到了冬天在人的心裡面,最好有若伏若匿的境界,而要讓心靜下來,可以靜靜地、安詳地坐著,打坐是很好的方式。他提到,黃帝內經云:「志閑少欲,心安不懼」,就是志閑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少欲,就不會懼怕任何的事情。

古時名醫的智慧,現代人很難能比得上,古人懂得「養德」,即是最好的「養生」方式。《黃帝內經》云:「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己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他解釋,治人於未病之前,杜絕生病,不再以藥物戕害身體,古人不是很有智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