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中共資金滲透 臺灣校方缺敵我意識

圖為人民幣示意圖。(AFP/Getty Images)
圖為人民幣示意圖。(AFP/Getty Images)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新竹清華大學被爆出,校內的「清華海峽研究院」是由中共廈門市政府等機構成立,並在臺違法進行研發、攬才、投資等業務,遭質疑是中共對臺灣教育滲透的破口。學者提到,國內大專院校對於中國資金缺乏「敵我意識」,政府也缺乏有力的審查手段,希望透過此事件可加以警醒,由於美中科技角力越演越烈,加上國際抗共局勢成形,臺灣能否順應趨勢,攸關未來的外交關係與經濟發展。

日前,媒體引述國安單位消息,指出掌握臺灣清華大學校友會與中共廈門市政府、北京清華大學共設「清華海峽研究院」,違法於清大校內設立「清華海峽研究院新竹辦公室」,為其總部在臺從事技術研發、攬才、投資等業務,涉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

臺灣清華大學強調,「清華海峽研究院」非屬國立清華大學,校方也未曾知悉或參與其中運作。

清大事件  僅是教育界冰山一角

清大事件僅是中共對臺灣教育滲透的冰山一角。一位不具名的國立大學學者曾向《大紀元》揭示,中共常年對臺灣教育界進行收買,手法包括:宣稱兩岸同源同校、互相締結姊妹校,或組織兩岸共組學術聯盟,目的之一是為了取得臺灣的科技技術,希望透過產學合作的模式,把專利由企業端「洗到」中國。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吳建忠接受《大紀元》採訪時指出,中共介入臺灣教育界已不是新聞,而清大的狀況早在2015年時即已被曝光,如今只是在做資訊的再揭露,目的是要引起政府、陸委會與社會的重視。

吳建忠說,以校方的角度而言,是無法掌控校內兩岸交流的狀況的,突顯校園自我監督機制不足。現在不論是交流、比賽、產學合作或捐款等狀況,校方不會對此進行審查,且對於中共滲透、拉攏人才等情形,常以「校園自主」對外回應,在這種敵我意識不明的狀態下,容易淪為被中共滲透的破口。

政府要求校方資訊接露 仍缺罰則

吳建忠說,就政府來說,能做的是要求校方進行資訊揭露,特別是對會計預算經費的揭露,包括:預算的使用方式、結餘的組成,藉此了解校園經費背後的來源。現階段教育部採取鼓勵的做法,但對於不願揭露資訊的學校並沒有施以罰則。由於這種賞罰機制不夠完善的狀況,反而降低校方公布的意願。

對於清大此案的處理方式,教育部說明,依《兩岸條例》,違者可處新臺幣50萬元以下罰鍰,屆期不停止,或停止後再從事相同違法行為者,處行為人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新臺幣50萬元以下罰金。

「50萬的罰款不算什麼。」吳建忠認為,中共正在透過多層次的方式對臺灣進行測試,假設臺灣的罰款不夠重,或是處理方式不夠積極,會成為中共發動新一波攻勢的契機。

吳建忠說,最重要的是,讓這起案件起到警醒的效果,讓各大專院校了解到,過去這種兩岸互動模式,在當今的情勢下,已經無法再運作。

不能只著墨法規 對各類贊助要警覺

由於中共熟捻臺灣的法規,他說,這次通過清華校友會租借場地,可以避開許多法律上的追責,而對於不斷變形的中共統戰伎倆,我方不能只著墨在法規,行政單位還需要更積極地管理,對於各類名義的贊助得有警覺性,清楚排除來自對岸的紅色金流。

吳建忠說,目前中共對國際社會的干涉能力已經不大,在國外的孔子學院陸續被各國清除,但在臺灣,部分人士仍熱衷於兩岸交流,且不以統戰對此定調,這讓中共看見操作空間。

吳建忠說,國內之所以選在這個時間點,讓此事件再做揭露,與國際情勢脫不了關係。在今年年底,美國政府擬召開民主峰會,臺灣有機會受邀參加,臺灣作為中共銳實力入侵的目標,可以向國際展示如何反制中共滲透的相關經驗。

臺樂於兩岸交流 恐加深美疑慮

另外,美中科技戰越演越烈,清華大學被視為台積電等科技廠的重要人才庫,吳建忠說,台積電到美國設廠,但臺灣人才卻樂於兩岸交流,這無疑會加深美方的疑慮,目前在科技合作的領域裡,臺美正在加深彼此的信任,臺灣也在盤點敏感資訊外洩至中國的可能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