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生態

減煤協議沒約束力 效果受質疑

【記者張婷/綜合報導】經過兩週的馬拉松式會談,近兩百個國家上週六(11月13日)達成首個減煤氣候協議。《華爾街日報》分析,該協議沒有執行機制是一大缺陷。

持續兩週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與會國首次在協議中提到了要致力於減少煤炭的使用,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COP26主席夏瑪(Alok Sharma)週日(11月14日)接受BBC採訪時說,「幾週來顯然有些國家不想在這個協議中提到煤炭」,最終煤炭字眼納入協議,「我認為這絕對是歷史性的」。

中共和印度兩個煤炭消耗大國的要求下,氣候協議文本最後以「逐步減少」煤炭,取代草案的「逐步淘汰」煤炭用詞

夏瑪表示,COP26氣候峰會協議是「脆弱的勝利」,他敦促中共和印度解釋為什麼他們堅持在最後一刻改變氣候協議的關鍵用詞。

《華爾街日報》11月13日發文稱,最新達成的氣候峰會協議旨在加速全球溫室氣體減排,但未來十年各國政府要有什麼作為,才能避免氣候變化的最嚴重影響,仍是個重大問題。

《華日》指出,該協議的缺陷之一是沒有執行機制,而是依靠各國的誠意,各盡所能遵守規則。在關鍵領域,協議只是敦促或請求各國採取行動。

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和很多人一樣,對峰會沒有達成更具體的承諾表示失望。他表示,現在是進入「緊急模式」的時候了,應結束化石燃料補貼,逐步「淘汰」煤炭,為碳定價,保護弱勢社區,並兌現一千億美元的氣候融資承諾。

《華日》報導,氣候峰會協議中加入敦促各國「逐步減少」煤炭和消除「低效化石燃料補貼」的措辭,但這對任何國家都沒有約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