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學者研發全球首創廢水金屬回收技術 結晶純度達95%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特聘教授盧明俊展示利用「流體化床均質結晶技術」從工業廢水中回收純度高達95%的無核同質結晶。(記者袁世鋼/攝影)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特聘教授盧明俊展示利用「流體化床均質結晶技術」從工業廢水中回收純度高達95%的無核同質結晶。(記者袁世鋼/攝影)

【記者袁世鋼/臺北報導】一家工廠每天排放的重金屬廢水回收處理後,產生約5噸汙泥,不僅含有70%的水分,結晶也因純度不足而無法直接再利用。而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特聘教授盧明俊、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黃耀輝開發出全球首創的「流體化床均質結晶技術」,每年可節省1,000萬元的汙泥處理費。

科技部12月1日舉行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盧明俊表示,含有鎂、銅、鋅、鈷等重金屬的工業廢水,若以二氧化矽(SiO2)為核心的傳統化學沉澱方式,一家光電或封裝工廠每天會產生約5噸的汙泥,即便經過脫水仍含有70%的水分,「就像脫水後的衣物仍需另外烘乾」;且結晶出來的異質顆粒純度也僅有約70%~80%,無法直接回收再利用。

為此,盧明俊與黃耀輝共同研發出獨步全球的「流體化床均質結晶技術」。盧明俊說,有別於結構如有核櫻桃的異質結晶,此技術可像「搓湯圓」般產生純度高達95%的無核同質結晶,可直接回收利用,不僅能有效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更讓含水量減少至5%;若以每公噸汙泥處理費2萬元計算,每年可節省約1,000萬元。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特聘教授盧明俊12月1日展示專利的「流體化床結晶槽」模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特聘教授盧明俊12月1日展示專利的「流體化床結晶槽」模型。(記者袁世鋼/攝影)

盧明俊強調,這項技術專利的「流體化床結晶槽」,最大的特色是向上垂直整合,實際尺寸約為直徑3公尺、高12公尺的圓柱體;將工業廢水從底部以泵浦注入後,再加入碳酸鹽類的結晶試劑,即可讓顆粒狀的均質結晶自然沉澱,淨化過的廢水則從上方排出,可解決業者土地面積不足的問題,建置費用約1,000萬元,只要一年就能回收設備成本。

黃耀輝則補充,相較於需耗時2小時的傳統處理方式,此技術只要30分鐘就可將廢水中金屬含量從1,000ppm降至10ppm,適合回收高科技產業製程中產生的大量、低濃度清洗水;就連含有多種金屬的混和液都能有效分離,甚至可結合成有用的合金顆粒。

科技部12月1日舉行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左起為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黃耀輝、科技部工程司司長李志鵬、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特聘教授盧明俊合影。科技部12月1日舉行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左起為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黃耀輝、科技部工程司司長李志鵬、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特聘教授盧明俊合影。(記者袁世鋼/攝影)
此外,盧明俊提到,此技術也能應用於回收養豬廢水中的氮、磷,回收效率與傳統方式差不多,但有別於具臭味的液態汙泥,產出的固態磷酸銨鎂可直接作為肥料添加劑;也可用於捕集火力發電廠、煉鋼廠、造紙廠等排放含二氧化碳(CO2)的廢氣,在常溫常壓下以碳酸鈣(K2CO3)的形式回收,不僅減排20%的CO2,更可節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