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藝海漫遊

寫實畫家林欽賢 表現文化反省力

山的守護者像。(林欽賢提供)
山的守護者像。(林欽賢提供)

文/記者孫幗英
林欽賢是當代傑出的肖像畫家,臺北藝術大學廖仁義教授稱讚他:「是一個有文化思想,有文化反省力的畫家,表達有深刻意涵的觀念。」

「我對美的覺醒相當早,但直到高二才決定走上藝術這條路。那是一種直覺, 一種冥冥力量的安排。」寫實畫家林欽賢回顧青少年時期。

從小林欽賢即展現繪畫天分,寫生比賽、漫畫比賽是家常便飯。17歲時,中華民國漫畫學會理事長就曾經企圖說服他「及早進入漫畫職場」。不過,他還是以完成學業為重。

就讀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時,林欽賢曾經懷疑,藝術存在的價值?對人到底有什麼意義?後來,透過對美術史的了解,一些探索和閱歷後,才漸漸了解人類對藝術的需求。

探索自然 實踐知識

一般人認為畫寫實很辛苦,林欽賢不否認,「因為有一個自然世界做對照,作為審美的基礎,畫面協不協調、對象的詮釋是否有說服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客觀性。」即便如此,林欽賢毅然堅持這條路,「因為可以跟我的教學結合,與我的藝術理念一致。」對他而言,畫寫實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寫實不僅是純粹的繪畫表現,對客觀事件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它不是表面的橫向移植,而是對豐富世界的一種詮釋。林欽賢承認:「寫實藝術是很費心力的,追求是無止境的,智商再高的人都會覺得很痛苦。」他相信,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臨終前都還有尚未解決的問題。

「寫實主義的態度,是對自然事物無限的好奇與知識探索的實踐。」林欽賢解釋說:「人的情感透過姿態表現出來,人的姿態包括人體結構、臉上表情,藝術家從模特兒身上看到更多的內涵,或更多的想像,再把它轉化成藝術的語言表現出來。」所以,寫實需要很深的物理知識做基礎,絕非純粹靠想像。

畫出精神與文化內涵

瑄的沉默時刻。(林欽賢提供)瑄的沉默時刻。(林欽賢提供)

林欽賢是當代傑出的肖像畫家。2018年,美國肖像畫學會(Portrait Society of America)主辦第二十週年世界肖像畫大賽,有2,733個徵件數,林欽賢在最後決選的二十四名競賽者中,以作品《瑄的沉默時刻》榮獲第三名。

2019年,他又獲頒美國肖像畫學會(Portrait Society of America)署名地位獎(Signature Status Award)。當年美國肖像畫學會在國際間嚴格遴選出十四位藝術家授予此殊榮。

如何畫出維妙維肖的肖像畫?林欽賢說:「要把一個人端到畫布上,我必須對這個人先有感覺,否則畫不出來, 因為那是一個生命,不是單純的肉體。」林欽賢對色彩的探索很感興趣,「盡量去觀察膚質,每個五官周圍組織的色彩微妙的變化,在豐富中追求一種協調。」因此,他的肖像特別立體逼真。

林欽賢期望自己:「能夠把一個人抽象的精神內涵變成繪畫內容,深刻的表達出來。」然而,面對人所散發出來的眾多訊息,如何掌握重點,精準呈現?「這是既艱難又有趣的事!」林欽賢說:「一個人表情、姿勢會透露一個人的文化背景及內在精神。」

岩石上的睿琪。(林欽賢提供)岩石上的睿琪。(林欽賢提供)

人物畫分為肖像畫和類肖像畫。林欽賢指出,南光國小的天使《泰雅之女-田妃》、《岩石上的睿琪》屬於類肖像畫,這不是為了紀念田妃或睿琪而畫,而是在表達原住民孩子共通的特質。他覺得這種特殊純真的氣質很珍貴,引發他去畫南光國小的原住民小孩,希望藉此創作,找回亞當、夏娃未吃禁果前的心靈狀態。

寓言式古典寫實繪畫

「寓言式古典寫實繪畫」是林欽賢的創作特色,「結合印象派色彩的理論跟古典主義的旨趣,擷取這塊土地的面貌當作繪畫的主題,朝在地的人事地物去發揮。」他說。

臺北藝術大學專任教授廖仁義稱讚他:「是一個有文化思想,有文化反省力的畫家,表達有深刻意涵的觀念。」也有藝評家說林欽賢:「喜以古典寫實的繪畫形式來創作,製造出現實與夢境交織的幻覺圖像,以作為論述當代文化現象的藝術手段。」

《Democarcy & NBA》有壓縮歷史的概念。古希臘女神、孫中山、美職籃 NBA,將跨越時空的文化整合在一起,看起來不相干,其中卻有相連性。(林欽賢提供)《Democarcy & NBA》有壓縮歷史的概念。古希臘女神、孫中山、美職籃 NBA,將跨越時空的文化整合在一起,看起來不相干,其中卻有相連性。(林欽賢提供)

《野柳的桂冠》是林欽賢用大家熟悉的野柳為背景,仿照提香的《酒神祭》虛構一個野宴。他說:「這種題材模式追求一種豐富,不僅人物多,色彩也很豐富。在眾多繪畫元素中,取得明確的主題和高度的協調。」畫中拿桂冠的藝術家謝里法代表禮讚臺灣人文薈萃;鮮明的色彩代表臺灣景色的美麗繽紛;不同的膚色代表臺灣多元的社會文化。

野柳的桂冠。(林欽賢提供)野柳的桂冠。(林欽賢提供)

《Democarcy & NBA》有壓縮歷史的概念。古希臘女神、孫中山、美職籃NBA,將跨越時空的文化整合在一起,看起來不相干,其中卻有相連性。林欽賢說:「公民政治的雛型在希臘,這個民主概念傳承到四百年前的啟蒙運動,影響了一百多年前的孫中山。民主解除了封建與階級,讓每個人有機會自我實現,發展到現代,連運動都能成為高級職業。」

《山的守護者像》是林欽賢的代表作。背景是從阿里山開車下來看到的景象,與原住民青年和一隻黑狗做結合。

詩人的大甲溪。(林欽賢提供)詩人的大甲溪。(林欽賢提供)

《詩人的大甲溪》背景是臺中大甲溪流域,林欽賢想像溪河的溫柔與美麗,將她擬人化。人物的表情刻劃入微,他說:「人的表情基本上是很複雜的,不單純的喜怒哀樂,可能喜中有憂慮,憂慮中也會有希望。」

最後,林欽賢說:「豐富是生命的本質,盡量去觀察去感受。表情不做概念化的描述,也就是不把複雜的東西做簡單的描述。歌頌到位,不要點到為止。」

「它那麼美好,你能不能用更多的詞彙去表達它?盡量去豐富對象也豐富了你的文筆,這樣不是更好嗎?不過,相較於高超的技術,要做到有價值有內涵,難度更高!」林欽賢最後一句語重心長!

林欽賢簡介
1968年生於宜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藝術學博士,現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專任教授。

寫實畫家林欽賢。(林欽賢提供)寫實畫家林欽賢。(林欽賢提供)

獲頒廖繼春油畫創作獎得主、中國文藝獎章油畫類得主、香港亞洲雙年展成就獎、美國肖像畫學會主辦世界肖像大賽第三名、美國肖像畫學會署名地位獎。作品為國立臺灣國家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教育部、奇美博物館單位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