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兩岸 港澳

流亡港人王茂俊 籲海外港人保護港文化

王茂俊認為,海外港人應保育香港文化。圖為王茂俊出席倫敦支持BNO修正案集會。(記者文苳晴/攝影)
王茂俊認為,海外港人應保育香港文化。圖為王茂俊出席倫敦支持BNO修正案集會。(記者文苳晴/攝影)

【記者文苳晴/報導】在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的知名人士王茂俊,經過逾一年流亡英國的生活後,於今年9月底獲英國內政部批出為期5年的政治庇護。在接受《大紀元》專訪時他表示,海外港人有責任好好保存這屬於香港人的文化。

專注「香港連鄰」事務

曾化名「韓寶生」的王茂俊,一度被誤傳在2019年的「8.31太子站黑夜」遇害,目前在英國剛剛申請到政治庇護,「我從申請至獲批剛剛好滿1年,有進行兩次面試。過程中也要告訴當局申請原因,包括8.31的八項不合理控罪以及來自中共和港警的『造謠者』壓力,證明自己遭到政治迫害。」

被問到自覺心態上最大轉變是什麼,他明言雖感到「老土」,但這兩年的經歷是翻天覆地的改變。今年5月已踏入30歲的他亦由以往的怨恨轉為愛,故決定成立「香港連鄰」(Hong Kong Link Up),幫助所有身處英國的港人融入社會,希望在往後的日子可專注在組織事務上。

失去靈魂的香港

王茂俊表示,中港矛盾被指為近年香港社會對立的主因,近年香港本土意識抬頭,大眾對本土社會議題越趨關注。反送中運動期間不時見到一些具本土文化的文宣,抗爭者也希望能夠保存屬於香港的固有文化,抗拒中共文化。

王茂俊認為,在香港這塊彈丸之地,想要好好保留下一點舊時代的文化,在現今的社會氣氛是難上加難;「舊式唐樓消失不見,被一堆豪宅和商廈淹沒」,王茂俊指出,政府「利」字當頭的保育政策往往未能保留香港文化的原貌,甚至逐步蠶食香港文化的本質,讓這座城市所承載的靈魂逐漸流失。

王茂俊直言,香港特區政府只重視利益,導致香港文化保育政策的失敗,但其背後更反映政府於規劃保育政策時的商業利益和中共的政治考慮,「本質上以經濟效益為主,文化保育為次,導致本地文化逐漸被商業元素所扭曲,甚至將其邊緣化。同時它又要顧及共產黨的感受,很多港式用字都已經消失不見。」

香港文化是港人的靈魂

王茂俊認為,香港文化是港人的靈魂,「過往數代的人在這裡生活,留下一系列的足跡,當中的生活點滴慢慢形成一種習性,並在廣東文化的基礎上最終形成獨有的香港文化。」

但他認為香港的情況已經不容任何異議,「你提香港文化都會被扣帽子說你『港獨』」;過往香港市民可以自主發起保育本土文化運動,更有不同的政黨和團體對政府施以壓力,最終捍衛屬於港人的獨有文化,但在《港版國安法》實施後,已經近乎不可能。

近年移居或流亡海外的港人越來越多,他認為海外港人是有責任好好保存這屬於香港人的文化,上一代保持向下一代文化傳承,將香港文化特色好好保存,在將來為這座已被極權弄到逐漸褪色的城市重新注入靈魂,再次塗上屬於香港的文化色彩。

與此同時,移民還有面對被同化的現象,王茂俊明言自己在努力融入英國社會的同時,也要面對自身文化的流失,「日常生活上你主要講英語,粵語長時間少用,就會出現問題。」但他反問一句,為何印度族群移民英國多年,可以好好融入社會,但同時會好好保存到印度文化?「皆因一份堅持!」

以食物打破語言隔閡

王茂俊表示,香港的文化歷史不長,「香港文化只有約一個半世紀,基於英治時代。相比鄰近的日本、韓國、中國根本是小巫見大巫。」但英治時期的東西合壁逐漸令香港形成一種獨有的文化,令它為國際所認識。

他認為,正要把握此點向英國人好好介紹香港文化,「較年長的都對香港有認識或感情,他們有的曾經在港工作,或擔任駐港英軍甚至政務官員等。他們都會記得這個獨特的亞洲城市,也會對此感到非常驕傲。」

此外還有一些香港獨有的文化是難以用英語去完全闡述,王茂俊認為通過介紹香港特色食物,是一種打破語言隔閡的方法,「英國飲食普遍被認為是單調,所以英國人都很樂意去品嚐異地美食。香港的飲茶文化和小食文化正是文化之最,將燒賣、凍檸茶、雞蛋仔、格仔餅、西多士等港式食物介紹出去,是香港文化保育和傳播的關鍵。」

最後,被問到為何要堅持在海外保育香港文化,他直言:「香港文化承載著一代又一代香港人的回憶,包括食物、流行曲、港產片、港式粵語。重點是我是一個香港人,就算流亡海外,也要好好保育香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