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二月天」百花盟主 非桃莫屬

緋紅桃花。(Pixabay)
緋紅桃花。(Pixabay)

文/容乃加
春天裡有六個節氣:一陽萌生「立春」來,「雨水」無聲潤萬物,坤雷「驚蟄」震蟲戶;寒暑平均「春分」到,「清明」化物育菁華,百「穀雨」透欣欣長。驚蟄是仲春的第一個節氣,也稱「二月節」(黃曆),那麼仲春賞什麼美景呢?花開遍地,是大自然送給這個節氣的好禮。

驚蟄日「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大地雷響了,震動地底蟄蟲驚醒奔出,迎來「淑景遲遲,和風習習」的舒和之春。伴隨驚蟄雷響起,桃花也綻開了。《瓶史月表》選出的二月百花盟主就是緋桃,「東風二月蘇堤路,樹樹桃花間柳花」,「武陵溪水深幾許,笑逐桃花欲問津」。二月天裡的良辰美景,桃花開遍溪水邊,津渡也隱隱藏在桃蔭花間。一路二月花漫放到天涯,笑問,君心能有幾多愁?人們感應這樣的天地盛禮,產生了「花朝節」的民俗。

二月節花朝節  花草共青春

驚蟄節氣前後有半個月,短暫的良辰,踏草、賞花、撲蝶,成了古時歷朝歷代的賞春節俗,各地風俗小異大同,以黃曆二月二日(西曆三月四日)和二月十二日(西曆三月十四日)最多,人們稱此日為「花朝節」、「踏草節」、「挑菜節」或「花神節」。驚蟄「花朝」與中秋「月夕」相對,花月美景,應該是許多人心中難忘的眷戀。

唐德宗皇帝特別重視二月節,又以二月伊始第一天為「中和節」,宮廷內外官署都休假一日,讓人們諧和天地的中和之氣,舒暢身心,欣欣向榮。唐朝將中和節與上巳節、重陽節並稱「三令節」。

在民間,人們怎樣賞玩二月節呢?

明朝的二月二日有這樣的風俗,「士女皆帶蓬葉,諺云,蓬開先百草,戴了春不老。」根據清代劉灝《廣群芳譜》記錄的,二月的花朝節,許多地方熙熙和和,一片歡喜,元氣十足,例如:《成都志》:二月十五為花朝,為撲蝶會,蜀人又以是日鬻蠶於市,因作樂縱觀謂之蠶市。 《壺中贅錄》:閩中以二月二日為踏青節,蜀中以為踏草節。《蕭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 

桃花是驚蟄節氣的花中盟主。(Pixabay)桃花是驚蟄節氣的花中盟主。(Pixabay)

南宋京都風物記《乾淳歲時記》中記載,「二月二日,宮中排辦挑菜御宴」,后妃、皇子和京都首官都參與挑菜的遊戲。每人用金篦從花瓶中挑出一株菜,菜上絲帶繫著字示賞罰,其實是真賞假罰,給賞的獎品,都是金銀盃器珍珠玉翠等等人間極品,遊戲宴會上一片喜洋洋。這種風尚也傳入貴邸富家。

《禮記‧月令‧仲春》記載,古代的皇帝,在二月節驚蟄時縈懷的是,如何減少獄中的罪犯,如何減輕刑罰,為政所念的是怎樣去掉人民身上的桎梏,如何增進人民的自由。皇上在驚蟄節氣中的丁日,在國學舉行祭祀周公和孔子的祭典,崇敬教育百年樹人的功力。然而,南宋朝廷「直把杭州當汴京」,聽到驚蟄雷,想到的是奢華歡宴,花瓶罩下重重亡國的闇影,這不也是警醒人的一段歷史?

這仲春驚蟄二月天,陽氣方盈,無思無念,純然不動,猶如天真的兒童那樣的純真、處物欣然,沒有成見,沒有人工的汙染。賞盡二月花,「藹藹復悠悠,春歸十二樓(天上神仙宮闕)」。人們也想要隨著天真爛漫的春天回歸天上的神仙宮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