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相較居家學習 調查顯示校園學習更使學童獨立

【記者林紫馨/臺北報導】去年5月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在臺灣本土爆發,全國各級學校停止到校上課,線上教學成為常態。廣達文教基金會在疫情爆發期間,設計用著色的線稿作為問卷,調查學童在疫情下,在家中學習跟疫情緩解後,回到學校學習在行為上有何改變。結果顯示,學童回到校園上課後,著色豐富度明顯較在家學習時提升;相較於居家線上課程,校園學習環境更能使學童建立獨立性與積極性。

廣達文教基金會針對去年5月疫情在臺爆發期間,以學童學習為題,與臺灣大學統計教學中心合作,共同調查分析疫情管制期間,校園停止上課活動,學童改以居家線上學習,與疫情趨緩後學童回校學習狀況,施予兩階段全臺大樣本調查,並於15日共同發布研究結果。

此次調查別於傳統文字問卷結構,主要以圖畫方式進行實測分析。廣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徐繪珈指出,畫作傳達的情感往往比文字敘述來得真實,所以此次調查別於傳統文字問卷結構,主要以圖畫方式進行實測分析,利用塗鴉著色的線稿作為填答內容,讓小孩從10幅空白的畫作中,選一張符合當下心境來著色。

徐繪珈表示,調查過程依學童「著色豐富度」,「色彩使用程度」與「學習偏好」三大面向進行行為變化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色彩豐富度上,學童回到校園上課後,著色豐富度明顯較在家學習時提升;在色彩使用程度上,明顯發現校園學習對於孩童在心理與個性上會有正向助益的改變。

此外,在學習偏好方面,學童偏好戶外教學、體育課以及同伴討論的動態學習環境,動態學習會顯著提升著色豐富度,而高著色豐富度,代表學童在人格特質上較具獨立性與積極主動性。

結果顯示,學童回到校園上課後,除用色豐富度顯著提升外,從孩童對色彩的使用程度改變做分析,可以發現校園學習對於孩童在心理與個性上,可能會有正向助益的改變,相較於居家線上課程,校園學習環境更能使學童建立獨立性與積極性。

臺灣大學統計教學中心暨碩士學程教授任立中指出,這是首次以非結構化問卷(圖畫),測量學童的內心感受,且大樣本抽樣調查具代表性,任立中也表示,這次調查所建置的龐大資料庫,歡迎學術界多加運用,並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