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國軍預警能力強 共軍幾乎不可能奇襲

面對共軍船團飽和攻擊,基隆級驅逐艦存活率不高,恐無法保存戰力。(中央社)
面對共軍船團飽和攻擊,基隆級驅逐艦存活率不高,恐無法保存戰力。(中央社)

【記者李怡欣/臺北報導】台北論壇基金會昨(30)日舉行「國軍對抗共軍犯臺的能力與挑戰」座談會。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以「國軍對抗共軍犯臺的能力與挑戰」為題進行演講。他表示,國軍預警能力強,共軍奇襲可能性微乎其微,除考量中共軍力,中共是否武力犯臺更是政治決策。

揭仲表示,共軍對國軍在「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等防衛對抗能力的評價,其實比不少臺灣人還高。國軍有強大預警能力,也借助其他國家情報偵蒐資源,可對大陸沿岸、後方實施全方位監視,共軍想發動奇襲可能性微乎其微,在國軍聯合制壓作戰下,共軍後勤保障系統甚至有癱瘓危險;此外,共軍後勤動員過程,需要運輸載具如鐵路列車2,800列、飛機超過2,000架次、船隻逾7,800艘次,因此不可能無徵兆出兵。

揭仲指出,共軍船隊航行到距離臺灣本島40公里時,會進行航艦換乘,此時國軍約有4小時40分鐘發動攻擊,離臺灣70公里內水域都是國軍擊殺共軍範圍,雷霆2,000多管火箭最大射程45公里剛好可涵蓋;而共軍執行登陸兩棲作戰過程,也將面臨國軍抗登陸體系猛烈火力阻擊。

再者,共軍犯臺需投送數十萬兵力、消耗近3,000萬噸物資、逾580萬噸油料,從俄烏戰爭經驗來看,迅速持續補給將是共軍最大挑戰。 

中共是否武力犯臺是政治決策

揭仲表示,中共武力犯臺要速戰速決,第一波海空投送12到15個旅,但現階段只能投送7個旅。共軍目標2025年到2035年間大幅提升投送能力與軍隊整備速度。共軍打傳統登陸戰,國軍需7至8萬人防守15%重點海灘,等到2025至2035年,共軍調整完後,國軍須部署30萬人守備80%大部分區域。

國軍海軍主力戰力落伍,面對共軍船團飽和攻擊,基隆級驅逐艦存活率不高,恐無法保存戰力。除考量中共軍力,還要考量「政治決策」,「如果已經絕望,就什麼都不顧了」。前國安局長蔡得勝認為,戰爭沒有贏家,遠離戰爭才是正道。 

義務役役期或影響常備部隊戰力

談到義務役役期是否延長議題,揭仲表示,少子化將造成常備部隊缺額,今年新生兒出生人數15萬人,男女各半男性約7萬人,國軍要維持現在規模要徵兵1萬8,000人,志願役未來一定會缺人。如果不顧一切推一年期義務役,將導致常備部隊「義務役化」,國家資源有限,調整義務役役期要注意是否對常備部隊戰力造成影響。

關於新制教召,揭仲認為,國防部把戰鬥訓練時間拉長,且嘗試把教召部隊拉到戰時動員可能的戰術位置執行訓練,這樣的做法算進步,但還能精進,如軍事訓練役男入伍役期短,在有限時間內,僅能針對未來要擔負的任務集中訓練,不可能培養出能在海灘作戰、又能在城鎮作戰,未來就是要守備固定地點、拘束共軍攻擊部隊,替常備部隊創造打擊機會,教召動員制度應把任務、訓練分流化,會讓軍事訓練役、教召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