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中國疫情打亂物流 3月PMI回跌

中經院院長張傳章指出,疫情導致物流混亂,造成時間與成本續揚。(記者侯駿霖/攝影)
中經院院長張傳章指出,疫情導致物流混亂,造成時間與成本續揚。(記者侯駿霖/攝影)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中經院1日公布3月臺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連續21個月呈現擴張,惟指數回跌1個百分點至57.8%,主要是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的擴張速度趨緩所致。中經院院長張傳章表示,業者反映地緣政治因素仍持續推升原物料價格,因此生產成本將大幅攀升,中國疫情爆發同時也打亂物流,造成時間與成本續揚,應密切關注疫情狀況。

中經院報告顯示,PMI指數回跌1個百分點至57.8%,呈現連21個月擴張,儘管臺灣製造業者仍樂觀看待未來景氣,但部分經理人憂心地緣政治因素正推升原物料價格致使成本攀升,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回跌4.2個百分點至60.9%。

至於六大產業全數回報PMI擴張,依擴張速度排序為食品暨紡織產業(66.2%)、電子暨光學產業(62.8%)、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60.8%)、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60.5%)、基礎原物料產業(60.4%)以及交通工具產業(57.8%)。

張傳章指出,PMI這次回跌,主要是因為新增訂單與生產指數擴張速度的趨緩,而俄烏情勢持續緊張,原物料價格指數再度攀升4.7個百分點至87.5%,是去年6月以來最快的擴張速度;廠商也持續關注原物料價格飆升、成本管控壓力劇增的問題,但價格劇烈波動是否影響客戶需求,仍處於觀望階段。

張傳章表示,自全球疫情爆發以來,廠商庫存都拉得很高,以應變地緣政治、中國疫情爆發等不確定因素,雖然經理人目前反映生產面影響有限,但整體物流已經被打亂,時間與成本都在大幅上升,對電子光學產業的衝擊可能影響較大,因此後續仍要觀察疫情管控情形。

「今年關鍵不在訂單、而在利潤」,張傳章說,今年以來尚未看到突破性的創新應用露出檯面,但廠商在滿手訂單的狀況下,未來應持續觀察是否從供給端決定存貨與價格的利潤模式,將轉向由需求端主導的採購存貨政策與價格的變化。

中經院研究所研究員簡錦漢認為,蘋果公司(Apple Inc.)iPhone訂單大砍一半、台積電也認為需求有趨緩態勢,因此「(國內)景氣有一些鬆動」,後續因持續關心俄烏戰爭造成的原物料高漲問題,是否會影響到全球消費者的信心與購買力,如果整體需求降溫,將影響經濟動能。

簡錦漢說,俄烏戰爭不管結果如何,各國對於俄羅斯的制裁,短期內應該不會結束,俄羅斯可能會被全球孤立,所以疫情、戰爭都會讓廠商供應鏈分散趨勢更強。他說,以後可能大家都不會稱「供應鏈」,而是講「供應網」了,廠商找多家供應商在多地生產屢見不鮮,因此這次中國疫情再起,廠商可能直接轉往其他地區生產,預期短期內生產成本將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