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際 要聞

定調對中政策 布林肯:中共是最大對手

2022年4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出席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聽證會。(AL DRAGO/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4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出席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聽證會。(AL DRAGO/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記者林燕/綜合報導】拜登政府上任一年半以來,即將首次闡述美國政府的對中國戰略,即美國的最大威脅仍是中共,而不是俄羅斯。

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原定於週四(5月5日)在喬治亞華盛頓大學發表演講,但因臨時得知確診,國務院週三(4日)通知說,演講會另擇時間。美國媒體已提前透露部分拜登政府對中戰略背景及內容。

《華爾街日報》週三報導,雖然俄烏戰爭備受關注,但美國仍將中共視為其最大地緣政治對手,而非俄羅斯。

外交政策專家說,烏克蘭危機分散了美國政府及其盟友的注意力,使他們不能集中精力處理與北京的關係,並引發如何同時處理中俄威脅的辯論。

《華日》說,在對中演講中,布林肯可能會強調中共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與俄國結成政治聯盟。美方官員認為,這一立場與中方聲明的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相悖。

北京否認其立場存在任何矛盾,並指責美國是俄羅斯入侵的「主要煽動者」。

美或將中俄視為同一威脅

中共與俄羅斯的關係,使西方一些政治家將北京和莫斯科捆綁在一起,認為是一個新的「軸心」。但對於北京與俄羅斯的威脅各自有多大,一些歐洲官員與華盛頓則持不同意見。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副總裁古德曼(Matthew Goodman)告訴《華日》:「布林肯很可能會利用這次演講,將俄羅斯和中國(共)帶來的兩個挑戰聯繫起來,並強調它們的聯手給現有全球秩序帶來風險。」

拜登政府已開始著手定義中俄構成的共同威脅。在2月俄羅斯全面進攻烏克蘭後不久,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NSC)印太協調員康貝爾(Kurt Campbell)在公開活動中表示,美國有能力應對北京和莫斯科帶來的挑戰,就像美國於二戰和冷戰期間在 「兩個戰場」運作一樣。

到了4月,康貝爾改變了這一說法。他對華盛頓的一個智囊團說,中俄威脅代表著「一個戰場」。

拜登不尋求改變中共制度

《華日》說,最近幾個月,拜登政府對中政策已慢慢成形。該政策的一個關鍵部分,是恢復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經濟和安全領導地位。

白宮官員表示,美國的目標不是改變中國以共產黨為中心的政治制度,而是 「塑造中國周邊的環境」。

因為國務院不會公開發布「中國戰略」,所以國務卿布林肯的演講預計不會有後續的具體行動。

一位熟悉該戰略內容、簽署保密協議的國安專家告訴《政治客》,布林肯即將發表的演講與過去的公開發言保持一致,將偏重於強調民主與專制的價值觀。

他說:「(拜登的)中國戰略基本上是『川普+精緻版』(Trump-plus, with sophistication),再加合作夥伴和盟友。」他還透露,該戰略「自(2021年)11月以來一直放在拜登的辦公桌上」。

拜登的對中戰略方針,將明顯排除自1972年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森對北京進行外交接觸以來,過去多屆美國政府追求的「接觸」概念,而是變成布林肯說的「該競爭的時候競爭,該合作的時候合作,該對抗的時候對抗」。

印太經濟框架 或是美對中政策關鍵

《政治客》報導,美國政府對中戰略的關鍵,是在亞洲和其他地區建立聯盟和強化夥伴關係,以對抗北京透過日益增強的外交、經濟和軍事影響力,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美國面臨的挑戰是確保這些國家認同該戰略。

拜登政府2021年10月公布的「印太經濟框架」表明,美國希望在印太地區透過貿易、「供應鏈彈性」和其他措施,對抗北京的區域經濟板塊。

拜登政府一直希望包括印度、越南、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內的國家加入「印太經濟框架」,以加強美國與該地區的經濟往來。目前「印太經濟框架」推進得很慢,部分原因是該地區國家對於得罪北京持謹慎態度,特別是一些國家擔心將臺灣納入其中可能惹惱中共。

據接近白宮的人士告訴《政治客》,建立經濟框架的難度,體現華盛頓在實現其對中政策時面臨挑戰,但白宮內部在貿易和經濟問題上對中共應強硬到何種程度,也存在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