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學者:曹興誠帶頭反共 突顯做生意要在正道

圖為中國的工廠。(Jade GAO / AFP)
圖為中國的工廠。(Jade GAO / AFP)

【記者張原彰/臺北 報導】聯電創辦人曹興誠日前慨捐新臺幣30億元協助臺灣抗共。學者分析,曹的選擇除了代表臺灣社會認為中共無可救藥外,他作為知名商界人士,將起到拋磚引玉的示範性作用,讓「做生意要在正道上面」的理念被商界重視,調整過去為了追求利潤,一昧依賴中國市場的狀態。

曹興誠日前表示,捐出30億元,是希望協助國軍在認知戰、心理戰和輿論戰等方面加強戰備。同時向臺灣社會發出警告,指出中國內部現在還有很多問題,建議臺商能跑就趕快跑。

曹興誠的發言 可對應到臺灣社會

關於曹的言論,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邱師儀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從曹興誠的發言,知道他是非常有骨氣、有尊嚴的商人,他對中共行為的不齒,及北京長期恫嚇臺灣的作為,明顯已經忍受到極限。

邱師儀表示,這背後或許透露出一種跡象,就是曹興誠過往政治立場(讓外界以為)希望兩岸統一,現在出現了轉變,可以對應到在臺灣社會,很多知識藍、中間選民也認為中共已無可救藥。

邱師儀表示,曹興誠願意捐出30億元,這不是小數字,很多人終其一生都無法賺到此數額,曹願意慷慨奉獻,這不僅可以彰顯自己的理念,更可以照顧到臺灣各界反共的聲音。

邱師儀表示,這對未來的商界,或許將帶來更多化學變化,尤其過去臺灣商人之所以被中共卡脖子,大部分是被買辦利益給牽制,但在前美國總統川普時代起至今,紅色供應鏈的影響力已被澈底切斷。而曹興誠這次給商界做了一個示範,「就是不要害怕中共,它本來就不是資本社會的成員,不是國際政治經濟貿易的夥伴,它沒資格影響自由貿易環境,商人更要勇敢跟它們說不。」

拒紅色供應鏈 才可努力升級技術

邱師儀表示,企業拒絕紅色供應鏈、拒絕門檻較低的中國市場,才可以努力升級技術,積極拓展歐美業務,即使進攻東南亞市場,這些國家也不會以此威脅、恫嚇臺灣。生產端部分,印度、越南都是新興的製造據點,不必迷信在中國製造。

邱師儀表示,曹興誠這次的發言,相信已與聯電高層進行過沙盤推演,即使被聯電切割,這也是雙方早已有共識的事情,這也突顯他是位有道德價值的商人,臺灣商人要向他看齊。

美國總統拜登在8月9日正式簽署《晶片法案》,將幫助美國與中國競爭,其中包括限制領取補助的企業到中國設廠。作為國內半導體大廠聯電創辦人曹興誠之所以有抗共發言,外界揣測或許已嗅到新一波產業大趨勢。

邱師儀表示,《晶片法案》的補助,對台積電等赴美的半導體廠而言是杯水車薪,真正的意義應該是,美國讓企業賺該賺的錢,而不要只為了衝營收,連中共的錢都賺,「做生意要在正道上面。」

產品若被中共濫用 企業也難安心

邱師儀表示,如果賺到中共的錢,但所製造的產品,卻被用來壓迫新疆、香港以及維權人士,甚至被用來殺人、用人工智慧(AI)監控百姓,相信對這些企業而言,也不會感到安心。

邱師儀表示,不管是曹興誠還是台積電的創辦人張忠謀,他們可能已富可敵國,所思考的是讓世界走向對的方向,實踐一種對的價值,看的是更長遠的關係,不會接受中共的金錢賄賂,這對其他商界人士也是個借鑑。市場經濟走到這個狀態下,也給商人重新調整的機會,改變過去20年來過於依賴中國市場的狀態。

看待議題也須拉高層次,對臺灣整體產業發展而言,必須全盤思考在美中科技對峙下,與中共的競爭籌碼。邱師儀表示,中共需要臺灣的半導體,多過臺灣需要中國,而臺灣半導體廠在中國的布局明顯放緩,留在對岸的已不是核心技術,這也符合美國想要的方向。

臺不能侷限在半導體 得放眼國防產業

邱師儀表示,短期來看,中國在晶圓代工領域還是難以超越臺灣,但臺灣不能因此鬆懈,特別是台積電、聯電與世界先進等半導體廠,要注意有無可能在短時間內被韓國、日本給取代。

邱師儀表示,對美國而言,在跟中共對峙的前提下,臺灣大部分的戰略地位是倚賴半導體在支撐,美國也在確保臺灣有足夠的製造能力,可繼續供應美國製造業的發展。臺灣也不能只侷限在半導體,還得把包括國艦國造、自製武器、飛彈與衛星等實力進行提升,與美國一起進步,避免被中共迎頭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