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照顧失智老人 教你輕鬆應戰

失智症,是一種無法痊癒,且會持續惡化的疾病,家中長輩若是罹患了失智症,會影響到身邊的照顧者或是整個家庭。(Fotolia)
失智症,是一種無法痊癒,且會持續惡化的疾病,家中長輩若是罹患了失智症,會影響到身邊的照顧者或是整個家庭。(Fotolia)

文/謝文菁(臨床心理師)
失智症,是一種無法痊癒,且會持續惡化的疾病,家中長輩若是罹患了失智症,它所帶來的影響,不會只侷限在病患本身,還會影響到身邊的照顧者或是整個家庭。平均來說,病患從出現臨床症狀到死亡,整個疾病過程約8至10年的時間,對家屬而言,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照顧者必須要有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

家中的失智老人會隨著病情的進展,逐漸喪失自我照顧能力,屆時患者身邊必須要有人隨時陪伴,全天候的陪伴,然而伴隨疾病而來的精神症狀、行為障礙等,這些都將是照顧者最主要的困擾來源。

在給予家中失智老人良好照顧的過程中,照顧者又如何兼顧自己的身心健康?以下提供一些照顧原則與心理調適,讓照顧者在面對失智老人時,有更充分的準備,沉著應戰。

1. 掌握動態  預知病情

當家中長輩確定罹患失智症之後,家屬第一個要做的就是了解失智症的相關知識和治療策略,可以透過門診醫師、護士或臨床心理師獲得失智症的知識,例如:

■患者目前疾病的嚴重程度

■失智症後續的病程發展

■認知功能障礙與精神症狀特徵

■目前的治療方式

如此,照顧者就能隨時觀察病患的病情發展,預先知道當出現哪些症狀,即顯示病患的病情又退化到下一個階段。

2.學習技巧 照顧有方

一般來說,失智症的病程發展可粗略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3個階段,而照顧者可以根據病患的疾病嚴重程度來調整其照護方式。

輕、中度失智症的照顧要訣

■規律化的生活作息

對於輕、中度的失智症病患,照顧者必須為病患安排一個規律化的生活作息,例如:起床、吃飯、休閒活動、散步、就寢等活動都要固定。若病患的病情較輕,照顧者可偶爾在週末假期安排不同的活動;若病患的病情較重,生活作息則不適宜輕易變動。

■固定家中擺設

病患對於近期事物的記憶力較差,所以家中的擺設應盡量保持與過去一樣,不要經常搬動或更換居住地方,這樣會讓病患感覺不適應及缺乏安全感。

■提供一個安全環境

照顧者可以依照病患的情況,必要時將環境做些安全性的調整,如妥善收藏危險物品、裝置扶手或地毯、加裝小夜燈或門鎖等。

■一次只說一件事

在與病患互動方面,照顧者在傳達訊息時盡量簡單、明白,一次只說一件事情或問一個問題,且使用病患能理解的用語或說法來表達,必要時可搭配手勢或動作。

■鼓勵他做熟悉的事

照顧者也不要因為病患的能力退化或事情做不好就全權代勞,相反的,在病患的能力許可範圍內,可以多鼓勵他繼續從事過去熟悉的事物,如彈琴、插花、下棋,或是自我照顧等技能,以避免功能持續退化。

■調整對病患的期望

除上述重點之外,照顧者還需要根據病患功能退化的程度來調整期望,不要以病患過去的能力標準來評量他現在的表現,也就是說當病患做不好或做錯某些事情時,照顧者要能夠體諒、接納,避免責罵或是認為病患是故意犯錯、找麻煩,如此反而可能使病患感到挫折或出現攻擊行為。

重度失智症的症顧要訣

針對重度的失智症病患來說,照顧的重點放在個人衛生上。在失智症後期,重度病患連簡單的穿衣、洗澡、如廁等事務都無法自行處理,因此照顧者需為病患洗澡、更衣、翻身,且可在固定時間提供食物或提醒病患如廁,以維持個人清潔。

3. 找出攻擊原因 和睦相處

當病患出現精神症狀或行為障礙時,照顧者要先找出是什麼原因引發這些干擾行為,也就是說當病患出現情緒激動或攻擊行為時,照顧者可以先回想一下,剛才發生什麼事、說了什麼話?才引起病患的這些行為,例如病患出現被偷妄想,堅信自己的物品被照顧者偷走,但照顧者卻是與之爭執、強調是病患自己亂放、忘記;或是病患因聽幻覺或錯認而堅持外出,但照顧者為安全著想而禁止病患出去等。

針對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因應方式,照顧者可與醫師討論非藥物的處理方法,如聆聽、安撫、認同病患的感受或轉移注意力等,若這些處理方式無效,則可透過抗精神病、抗憂鬱或抗焦慮藥物的幫助來減少干擾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