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教育科普

【竹與月的對話】 陪伴是最好的良方

 (Fotolia)
 (Fotolia)

文/陳竹月(國中教師)
猶記當年小晶剛入學時,是我最頭疼的學生之一—她說話無法控制音量,除了大聲、話音尖銳,時有不當發言之外,還常常誤會老師與同學的意思,導致衝突不斷……

畢業不久之後,小晶回來國中探望我,「老師,我現在懂事很多了,對不對?」的確,她的成長令人刮目相看,簡直就像脫胎換骨一樣了。不但用語明確、清晰,舉止也溫和有禮。短短3年,儼然像個大家閨秀,不復當時稚氣、蠻橫又粗俗的樣子。想當初,我幾乎要以為她是一個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呢!

從分合吵鬧中磨合

入學之初,她會怒氣沖沖地指責某位老師,或者同學無故罵她,事後深入了解釐清,往往發現根本不是那一回事。更甚者,找其他班級的同學為她撐腰出氣,無端吹皺一池春水。當時為了解決她與同學之間的問題,不知花了我多少力氣。

猶記一回,我致電家長,告訴她小晶的問題。媽媽竟然對我說:「老師,我就是不喜歡聽她說話。她說話的時候不清不楚,剛開始說的是這件事,聽到後來竟然是另外一件事,所以我一向不喜歡聽她說話。」當時聞言,心中一陣愕然。小晶雖然家境優裕,但父母忙於事業,小時候是由阿嬤帶大的。然而阿嬤真正照顧她的時間有限,多半丟給電視。小晶和父母相處時間已少,如今和父母同住,又不願聽她多說什麼,難怪她一來沒有安全感,二來表達與理解狀況差人一截。想到這兒,讓我覺得好生悲哀。

剛開始,我也不能體會小晶的狀況,以為她是蓄意挑釁或是蔑視秩序,無論如何勸導都沒有效果,只有求助一位資深的輔導老師。這位很有愛心的輔導老師與她長談一段時日之後,告訴我:「她是真的聽不懂,她在理解別人和表達自己這一部分有問題。」這句話猶如當頭棒喝,使我跳脫自以為是的觀點來看這個孩子。

幸好小晶在班上有一群形影不離的好朋友,雖然剛開始時會因為誤解而屢生風波,但是時間久了,在輔導老師長期的關照下,並與同學互吐心事、不斷溝通,小晶在跌跌撞撞下漸漸成熟懂事,也從慢慢脫離不安浮躁的狀態。小晶變為沉靜善思,甚至能主動排解同學間的爭執,當起和事佬來了,簡直判若兩人。

愛能影響孩子未來

談到這個轉變,小晶感謝我當年的教導,殊不知我卻要感謝她給我上了一課。這讓我想到教育者熟知的一個實驗:加拿大神經學家麥克米尼(Michael Meaney)的研究發現:經由鼠媽媽大量照顧、舔舐的小老鼠,比起較少被舔舐的小鼠更健康、更有活力、更具抗壓性。這是因為鼠媽媽的關愛,改變了小鼠的大腦,也間接證明了父母的愛,能夠影響孩子的未來。

在教職路上,我曾經因為班級狀況不如人意,深切檢討,發現自己對孩子投入的時間不夠,用心也不夠真切。當時有一本企管書上的句子觸動我的心:「不是拓展緣分,而是要加深緣分。」但是人往往盲目追求不屬於自己的名利情欲,忘記了一己應盡的責任。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倘若我們真正珍惜這難得的機緣,陪孩子走一段崎嶇不平的山路,相信歷經磨練的青春就會更加茁壯,而孩子也會以不可思議的成長,昭示我們生命的豐厚與奇妙,而這就是教育者千金不換的快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