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

十全乾隆(上)

《御製詩集》清高宗 清乾隆間內府烏絲欄寫本(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御製詩集》清高宗 清乾隆間內府烏絲欄寫本(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文/彌亞
故宮「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以乾隆皇帝的藝術品味為展覽主軸,藉由他的文物收藏、品評鑑賞、整理編目等,具體而系統的呈現清高宗的藝術品味。展覽至2014年1月7日,故宮博物院除精選典藏外,還特別向北京故宮博物院外借四十五件乾隆皇帝收藏及當朝文物。

乾隆,滿文的字義是「得到上天的扶佑」。他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卒於嘉慶四年(1799),在位六十年間(1736-1795),文治武功俱臻高峰,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享有「五福五代堂」,洪福齊天的皇帝。

乾隆一生追求「十全」,自號「十全老人」。嘉慶元年(1796),高齡八十五歲的乾隆皇帝禪位予皇十五子顒琰,在御製文中,宣誓「十全」是成為全方位君主的理想;既彰顯了康乾盛世,也期勉後世子孫繼往開來。

皇子時期的弘曆,對知識與藝文的探索追求即表露廣納四海的恢弘胸襟。透過皇家豐富的藝術收藏,他沉潛於歷代書法名蹟,勤於臨摹,厚植書法功力;受到童年幼伴章嘉呼圖克圖的影響下,開啟對西藏文化與藝術的認識;年少時期與伴讀詞臣、宮廷畫師、作坊工匠以及西洋傳教士密切接觸,啟迪了他對各類藝術的鑑賞力與創作力。

清 乾隆 高宗是一是二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乾隆 高宗是一是二圖(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明至清 古玉改製仿古斧珮 附木匣及御製文(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明至清 古玉改製仿古斧珮 附木匣及御製文(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鑑藏製作

清宮收藏至乾隆朝已蔚為大觀。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大規模並有系統的整理各類藏品,包括書畫、圖書、器物及文房用具等。他透過鑑別及品第,了解宮中收藏的品質良窳。品鑑工作的參與者囊括優秀資深的皇室作坊工匠、造辦處官員和大批博學多聞的詞臣,可說是集乾隆朝宮廷各類專家於一堂。

藉由整理、編輯和考證,乾隆皇帝建構出乾隆朝的知識體系。他以其大量的收藏及豐富的文史知識為後盾,製作各式文物,他或下旨直接依實物或古器圖譜仿製,或交予宮廷作坊以此為基礎進行創新變化,製作了品項繁多的文物,可看出乾隆皇帝意圖展現在他統治下的當代工藝水準,他試圖納入十八世紀多元的當代元素,創造超越既往工藝的高峰。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品鑑與製作,成就了傲視古今的偉大典藏。

整理編目

乾隆皇帝對內府藏品進行大規模的整理,首先對書畫作品進行分類編目,完成《祕殿珠林》及《石渠寶笈》;繼而對青銅古器及古硯進行辨識、繪製圖說、裝幀收藏,《西清古鑑》、《西清硯譜》既是古器編目,也展現了乾隆朝的裝幀藝術。

《四庫全書》、《四庫薈要》是乾隆皇帝匯編天下知識庫;《天祿琳琅書目》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賞鑑版本作為編目重心的皇家善本書目。《三希堂法帖》、《敬勝齋法帖》、《淳化閣帖》及《重刻淳化閣帖》呈現乾隆皇帝對書法名蹟的熱愛。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欽定四庫全書薈要》(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乾隆 洋彩黃錦地葫蘆形交泰轉心瓶(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乾隆 洋彩黃錦地葫蘆形交泰轉心瓶(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品評鑑賞

乾隆皇帝除編纂整理宮中收藏目錄外,對於藏品的真偽、年代以及質量,也全面揀擇汰選,分出高下等第。除了皇帝本身的意見外,鑑別的工作有大批詞臣、造辦處官員以及作坊工匠參與。

乾隆皇帝將藏品分出「上等」與「次等」,再依類別以不同的方式品評;例如書畫分為「神、妙、能、逸」各品,在本幅或籤題上書寫或鈐蓋品第等次;瓷器與玉器,在器物本身或托座底部刻上甲、乙、丙等級別;對典藏品的感想與意見,則形諸詩文,直接書寫或鐫刻於藏品或包裝上。這些品題文字亦多著錄於目錄或御製詩文集中,讓後代賞玩者分享他的意見。

清 乾隆 御製續纂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序玉冊(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乾隆 御製續纂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序玉冊(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乾隆 仿泥金釉朝天耳蓋鼎(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乾隆 仿泥金釉朝天耳蓋鼎(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仿製創新

乾隆皇帝親自主導、控管當時宮廷文物的製作。仿製,正是乾隆皇帝傳遞審美品味最主要且直接、具體的方法。例如,當時蘇州與揚州所作玉器風格悖離其喜好時,他立刻提出師仿古代的銅、玉器,抽象的審美觀遂變得清晰又明確。

究其「仿製」的初衷,除了表達他對仿製對象的喜愛、學習與欽慕,亦有超越前人的雄心,卻也因此從仿製中,開啟創新的契機。乾隆皇帝雖好「意涉瑰奇」之物,但是新穎卻並非他品鑑藝術的必要條件。除了瓷器外,他顯少主動鼓勵、要求創製新樣,往往是為與傳統抗衡或順應客觀環境的變化,如:異國文化、技術或新材料,而別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