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名家論壇--從王道談創新創業價值

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中央社)
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中央社)

⊙記者方惠萱/整理報導
主講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

談創新創業創造價值,第一個要談的就是商,政治有時候反商,但如果從商的定義是價值的交換,一個共創價值的過程,那麼所有服務,包含政府也是在從商,因為做服務要做一些價值的交換,所以商的新定義是,共創價值讓社會進步的重要基本行為。

那麼如果談它的道,就是要誠信多贏,大家都贏了才算數,2,500年前孟子提出了王道的問題,那為了現代,不得不給他一個新的定義,因為我們整個社會都在追求永續經營,就要創造價值、利益平衡,讓所有利害相關者達到利益平衡。

王道三大核心信念

因此,王道的三大核心信念,就是永續經營、創造價值與利益平衡。那談到創造價值,1989年我提出六面向觀念,就是要注意到直接、間接、有形、無形、現在與未來;一般人的本性就是看顯性,每天媒體說要有感,看得見才有感,所以是以顯性價值思考,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管理系統都是以有感出發,是整個社會發展的重大盲點。

隱性的價值也相當重要,領導人如何重視間接、無形、未來的價值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我們人生的意義是總價值,必須以這一生能夠為社會創造的六面向總價值作為思考點。

而利益平衡,因為所有價值是所有利害相關者共同創造的,大家要有一個觀念,賣東西給消費者,不是你賺到了,是消費者也賺到了,要共創價值。整個消費者、投資者、員工、合作夥伴,包含天下蒼生、社會以及不會講話的環境,都是我們的利害相關者,所以利益要平衡。

作為一個領導人,規劃一個共創價值的機制才能夠持續地合作,這個誘因變得非常重要,而且平衡是動態的,昨天平衡了,今天明天不一定會平衡,一定要調整,昨天有價值的,今天明天又不一樣了,要不斷創新才能創造價值。

王道思維到王道文化

而企業要從王道思維,演變為王道文化。目前社會文化、國際文化並不是王道文化,因為股東利益最大化或以賺錢為目的都不屬於王道思維,所以如何變成王道文化變得很重要。文化是一個組織中,非常重要的無形基礎建設,所以一定要有一個價值觀,希望大家都能夠重新定義,到底我們人或組織的價值觀,它的基本序列是什麼?由上而下不斷溝通,讓多數人思維相似,讓整體心裡想的、嘴巴講的,每天所做的都是一致的,這才能夠變成一個組織文化。

我的座右銘「挑戰困難,突破瓶頸,創造價值」,從後面看起,如果活著沒有辦法創造價值就不必活了,那方法就是找到社會哪裡有瓶頸,想辦法來突破這個瓶頸,因為瓶頸讓價值沒有辦法體現,所以我不斷挑戰這個困難,因為瓶頸之所以存在,就是有困難,所以一開始要自討苦吃,要突破瓶頸,才能夠挑戰困難,才能夠創造價值。

過去3年我發現民主政治、資本主義管理系統的最大瓶頸,就是半盲文化,看到顯性價值卻沒有看到隱性價值,所以我就想辦法突破,實際上從我創業就已經在不斷的關注這個思維。那創新也很簡單,「me too is not my style」,別人有的我就沒有想了,別人已經講過的我也沒有什麼興趣,我一定要想出新的道理來,就是要創造價值。

我1992年提出微笑曲線概念,製造業創造很多規模,附加價值相對有限,但這個基礎如何往左右兩邊提升價值?製造出來的有形產品它是一個載具,沒有載具,價值也沒辦法繳交到消費者手上,所以製造業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但是利用科技的智慧財產,研發及市場推廣,塑造一個品牌,對提高附加價值相當重要。

垂直分工水平整合

企業未來的大趨勢是垂直分工,公司較小時是垂直整合,大了以後要垂直分工、水平整合,因為分工後才能專注、簡化,才能產生經濟效益。而水平整合到最後就是少數人提供全世界所需,因為要規模與成本效益,這個趨勢讓全球化變成全球分工與全球化的水平整合,造成世界是平的。

因此,我們的價值如果只為台灣服務的話,我們的價值是1,但如果是為國際服務,後面再加兩個0,換句話說,台灣不國際化就沒有前途,不只沒有競爭力,就算有價值,因為市場小,缺乏交換價值過程,那在這個平的世界中致勝戰略定位,贏家為能有效整合全球最佳資源的整合者,或是各領域的領導者能成為全球最佳選擇的被選擇者,雖然把它分為整合者與被整合者,但每個人同時也會扮演兩種角色,可能是某個單位的整合者,但也是整個產業的被整合者。

整合者很多工作就要外包,但責任不能外包,就要專注在無法外包的核心能力,比如說品牌定位,如何跟消費者有效的溝通,誰也無法幫忙,只有把這個核心能力建立起來。

此外,同時還要建立創新的分工整合生態,例如網際網路為什麼可以改變世界,因為它有一個很簡單的分工協定,叫做網際網路協定,0101就跟著這個協定在全世界建構顛覆全球的生態,所以分工要清楚,要提供多贏生態,讓每一個分工各自負責。而被整合者要在他的領域中求精,技術要領先,而且要有規模,品質、貨期要穩定,要讓整合的人信賴。

全球研發製造服務中心

那麼台灣未來發展,有兩條路走,目前我們在走的是「全球研發製造服務中心」,多加後面一個服務,就是不只代工,要把服務價值提升,因為服務業占整個經濟體系的2/3以上,因此我們如何將製造業優勢、社會多元文化、民主政治客觀發展,以及全經濟體整合,就相當重要。

第二條路是讓台灣變成「全球華人優質生活應用創新中心」,以資通訊為基礎之一,再加上我們服務業很多的know how,如何整合新的商機,提升華人優質生活,我的思維是,華人的優質生活是短期目標,華人的優質生活30年以後,為什麼不是全世界的優質生活?我們今天嚮往美國的生活,為什麼不是全世界來羨慕華人的生活?

因此,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新思維,第一個就是從降低成本到創造價值,降低成本思維不是不要,還要加上我們創造價值的能力。第二就是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再者就是從自製率到附加價值率,自製率的思維也是有問題的,日本就是什麼都要自己做,自製如果沒有附加價值,就可能為了自己做這個東西,附加價值等於貢獻給消費者,所以我們要考慮,沒有競爭力的就外包,我們專注在有附加價值的地方。

科技創新到人文創新

最後就是科技創新到人文創新,我1月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董事的時候,提出一個新的概念,台灣要發展,就要把科技跟藝文變成我們創新附加價值的重要元素,所以我提出了產業文創化、就是希望未來要人文,所有的創新,腦子裡要有人,所以創新的中心是顧客中心,以人的優質生活為核心,科技只是工具,

那麼談王道思維與創新,就是為利益相關者創造更大價值而需不斷創新,所有創新以客戶價值為中心,同時要考慮可行性,確保有效的整合前後端,因為前後端如果不能順暢結合就沒有價值。

創意、價值與執行

我再給大家3個創新要素「創意、價值、執行」,商業創新就是新創意加上執行力,並創造價值,用價值引導創意,而做創意時思考有沒有執行力?有沒有可行性?可行性不是說有沒有錢,花小錢能夠找到對的模式,建構一個利害相關者的平衡機制,自然就放大了,社會就是這樣。

施振榮所提出的創新3要素。(網路圖片)
施振榮所提出的創新3要素。(網路圖片)

此外,市場是創新的龍頭,美國市場大,所以較多創新案例,現在大中華市場比美國還大,所以創新的機會現在就在各位的桌邊,為什麼中國的網路這麼蓬勃,就是因為市場大,企業競爭,所以不斷的創新,而且把全球的人才都吸引到中國去了,我們的政策為什麼不要用國外的人才,把台灣變成大中華的矽谷,讓全球人才都到台灣來,為什麼不能讓台灣成為全球資本交易市場?這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我們台灣一定要變成世界的中心,台灣本來就是世界的中心,因為地球是圓的,但是是什麼的中心才重要,沒有東西的中心是沒有用的,所以台灣是「華人優質生活創新應用服務中心」,為了這個,所有的資本市場需要配合,台灣在這方面也慢慢在投入了。

那麼要如何迎接大中華市場的轉機,以微笑曲線來看,必須發展由右引到左的新思維,從現在開始把資源由右到左的思維,因為過去都是從左到右,但是到右邊做什麼?總是思考未來到底華人幸福生活要什麼?我期待台灣研發能量為3、5年後的幸福生活研發,而不是對已經看到希望、看到的東西,或是已經在發生的研發,讓它成為供過於求。

所以創業,創造價值是目標,大家的目標要思考,是為了創新而創新,還是為了創造價值而創新,那創新是必要的一個手段,因為以經濟原理來看,經濟的動力就是供需,供過於求就沒有價值,社會有需要,供不應求那就有價值,所以我們一定要創造一個新的,未來市場有需要的這種創新,這很重要。

所以整體來說,創業就是「以創造價值為目標,並以創新為手段」,那麼創業還是就業?就業就是在公司內建立創業精神,一個再大的企業,組織裡面沒有創業精神就沒有價值,因為創新到最後把想法落實,就是創業,業是自己的業,還是大組織的新事業都沒有關係,所以創業要思考是成就個人還是社會?

市場部分,市場與社會是需求導向的,現在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有機制,做對了資金也會跑來,但你要去追錢不容易,只要能夠為社會創造市場、創造價值,自然有錢可以賺,所以賺錢是對市場有貢獻的回報,不應該為賺錢不擇手段。

不缺人才只缺舞台

施振榮的微笑曲線。(網路圖片)
施振榮的微笑曲線。(網路圖片)
施振榮認為,台灣未來應該要從微笑曲線的右邊走到左邊。(網路圖片)
施振榮認為,台灣未來應該要從微笑曲線的右邊走到左邊。(網路圖片)

所以我一直在談舞台,台灣應該要積極建構一個人文科技整合創新能力的新舞台,因為過去我們都是以科技創新為主軸,沒有考慮到人文,客戶大訂單告訴你怎麼做就怎麼做,所以台灣未來要在這方面,要建構一個新舞台,台灣不缺人才只缺舞台,整個社會都應該有責任,政府單位、家長都有責任,要提供有形與無形的舞台,不斷的培養人才。

我也提出資源齊頭文化,但因為錢有限,用良性競爭的機制,才能夠激發潛能,總而言之,舞台越大人才創價才越高,因此我們的舞台一定要國際化。◇